国家医保局调查集采药质量风险:降价与质量并重

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一直关注着医药领域的动态。最近,国家医保局发布的一份文件引起了广泛关注。1月17日,健识局从权威渠道收到了一封国家医保局发给上海医保局的函件,题为《关于了解核实临床专家实名反映集采药品降价出现质量问题 有效回应社会监督的函》。


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在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简称“集采”)的背景下,一些医生和患者对集采药品的质量产生了担忧。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毕竟药品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集采政策的初衷。自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累计节省了约4400亿元的医保基金。这些资金并没有被浪费,而是合理分配到了创新药的研发和使用上。具体来说,省下来的钱有80%用于支持创新药的发展。这就好比自助餐没有降档,而是在保证老菜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了许多新菜品。


虚高的价格并未真正转化为质量和研发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过去药品的价格虚高,并未真正用在提高药品质量和研发创新上。相反,这些虚高的价格往往成为了医药腐败的温床。中纪委与央视联合制作的反腐专题片曝光了某三甲医院院长收受医药回扣的问题,深刻揭示了医药领域的腐败现象。这不仅损害了公众利益,也影响了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那么,集采后的药品质量究竟如何呢?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丁一磊给出了明确的回答:过去五年的集采经验已经证明,药品质量是值得信赖的。他呼吁大家擦亮眼睛,理性看待药品价格和质量的关系。高价的药品并不一定意味着质量更好,原研药出现问题的情况也不少见。一味地将仿制药的低价与“低质”划等号是一种偏颇的看法。


数据说话:集采药品的安全性


根据国家医保局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已使用9批集采中选药品约2600亿片(支)。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对集采药品质量的有力验证。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胡欣也指出,有些药物主要依靠其有效成分发挥药效,只要原料药的含量和质量达标,基本不会存在药效问题。


此外,国家医保局还强调,集采政策不仅是为了降低药品价格,更重要的是通过挤出药耗价格中的虚高水分,反医药领域腐败,减轻群众负担。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展望未来:持续改进与透明化


面对社会的关注和质疑,国家医保局表示将继续加强对集采药品的质量监管,确保每一颗药都是安全可靠的。同时,他们也将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机制,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放心用药。对于那些担心集采药品质量的人,丁一磊建议大家可以多了解相关政策和数据,消除不必要的疑虑。


作为普通市民,我深感欣慰。国家医保局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负责任的态度。未来,随着集采政策的不断完善,相信我们会享受到更多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真正实现“病有所医”的美好愿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