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药问题引发热议:政协委员关注药效稳定性与医生选择权

在当今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简称“集采”)政策的推行无疑为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最近一则关于集采药品的热点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集采药的药效不稳定,尤其是在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以及麻醉药等领域。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让医生们感到无奈。郑民华提到,面对这种情况,医生往往没有选择权,向上反映也没有明确的渠道。这种困境使得一些医生只能默默承受压力,无法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最佳疗效。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健识局从权威渠道收到了一封国家医保局发给上海医保局的函件内容,题为《关于了解核实临床专家实名反映集采药品降价出现质量问题 有效回应社会监督的函》。文件显示,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此问题,并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确保集采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集采药品的挑战与机遇


事实上,集采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降低药品价格,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自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开展了多批次药品集采,覆盖了数百种常用药品。这些措施不仅有效降低了药品价格,还改善了医院的药/耗占比,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医生薪酬体系调整腾出了空间。


然而,随着集采范围的扩大,部分药品的质量问题逐渐显现。民革上海市委在一份提案中指出,当前集采药品的疗效、质量与患者信任度亟待提升。尽管一致性评价是严格的认证体系,但不同厂商生产的相同药品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却存在差异。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增加了医生的负担。


多方协同努力,守护人民健康


针对这一问题,多位专家和政协委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建议,应建立更加完善的药品质量监控机制,确保集采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畅通医生反馈渠道,让医生能够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以便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曾培安则强调,医药生产企业、医保、药监等部门需要协同努力,进一步做好药品集采的“加减法”。一方面,要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降低药品价格;另一方面,要确保产品质量不打折扣,真正实现“质优价宜”,让老百姓既能买得起药,又能用得好药。


此外,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成药集采通过压缩同类药品之间的价差,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未来,相关部门将继续完善集采机制,确保集采药品的质量和疗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结语


集采药品政策的实施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在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何在保证药品质量和疗效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集采机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最终实现患者、医生和社会的多方共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