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汽车风波背后:员工自费上班,真相几何?

临近年底,本应是各行各业总结一年成果、展望未来的时候,但极越汽车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风波。作为一位曾经在极越工作过的员工,我决定站出来,分享一些亲身经历和观察,希望能为外界提供一个更真实的视角。


风波初现:催款函引发关注


12月11日下午,网上传出一则消息,称极越汽车被媒体追账。催款函显示,极越汽车与杭州肽氪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CEO夏一平的抖音直播系列传播,合作费用共计360000元,已经过账期仍未付款。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要求极越CEO夏一平尽快付款。


作为一名前员工,我对这件事并不感到意外。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公司内部就已经传出了资金紧张的消息。虽然公司高层一直在努力维持运营,但一些供应商和服务商的款项确实出现了延迟支付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声誉,也让员工们感到不安。


裁员风波:真相与谣言交织


除了催款问题,极越汽车还被曝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据网传,极越汽车裁员比例高达40%,老员工不再续签,甚至有传言称CEO及管理层已经移民跑路。然而,这些消息很快被公司法务部辟谣,称公司目前经营一切如常,近期有人在网上散布不实信息。


作为一名前员工,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极越的确进行了一些人员调整,但这并不是大规模裁员。根据我的了解,公司主要针对的是部分表现不佳或不符合公司发展方向的员工。至于管理层是否移民跑路,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公司高层依然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稳定局面。


员工自费上班:无奈的选择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极越汽车的部分员工将自费上班。这一消息让我感到非常震惊。作为一名曾经在极越工作过的员工,我深知公司当前面临的困境,但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员工选择自费上班。


据我所知,极越汽车的工资发放一直比较准时,至少在我离职时,从未出现过拖欠工资的情况。因此,对于“自费上班”的说法,我持怀疑态度。或许这只是个别员工的个人选择,或者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制造话题而故意夸大其词。


竞业协议争议:员工权益如何保障?


今年4月,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名自称是极越汽车员工的网友发文,称自己因为购买了小米SU7创始版而被公司强制辞退,并且没有支付赔偿金,理由是违反竞业协议。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讨论,许多人质疑极越汽车的做法是否合理。


作为一名前员工,我认为公司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竞业协议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和利益,但如果员工只是购买了一款普通的产品,而非从事与公司竞争的业务,公司就不应该过于苛刻。毕竟,员工也有自己的生活需求和个人选择的权利。


未来的出路:极越能否走出困境?


面对种种风波,极越汽车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作为一家年轻的汽车品牌,极越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在困境中找到突破口,成为摆在极越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极越要想走出困境,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只有确保资金链的稳定,才能让公司正常运转,赢得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信任。其次,公司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极越还需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


总之,极越汽车的风波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但只要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相信终有一天能够迎来转机。作为曾经的一员,我衷心希望极越能够早日走出困境,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