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继》(十三):画才与画情的碰撞

引言

在我多年的绘画生涯中,遇到过许多执着于提高技艺的画友。他们中不乏才华横溢之人,但为何有些人始终难以突破自我?今天,我想借《画继》中的观点,探讨一下画才与画情的关系。


画才与画情的区分

记得有一次,一位画了半辈子画的朋友找到我,他说:“陈老师,你看我年轻时素描就这么好,20年前就出版……现在怎么提高呢?”我听后,心中五味杂陈。这位朋友的确有着非凡的画才,但似乎缺乏一种更为深层次的情感投入——画情。


《画继》中提到,西方绘画注重“画才”,而中国绘画则更看重“画情”。这并不是说西方画家不需要情感,也不是说中国画家不需要技巧,而是两者在艺术表达上的侧重点不同。


画情的重要性

画情,简单来说,就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它不仅体现在作品的技法上,更体现在作品的灵魂深处。没有情感的作品,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无论技术多么高超,都难以打动人心。


举个例子,龚继先在入读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时,遇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如叶浅予、李苦禅、李可染、蒋兆和等。这些大师不仅传授技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叶浅予主张让学生们打下宽广的艺术基础,不仅仅是在技法上,更是在情感和文化素养上。


画才与画情的结合

真正的艺术大师,往往是画才与画情兼备的。他们在技法上精益求精,同时在情感上深沉而丰富。《画继》中提到的邓椿,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更是一位深刻的艺术理论家。他的《画继》不仅是对绘画历史的记录,更是对绘画艺术本质的探讨。


《画继》中有这样一段话:“画者,文之极也。”这句话道出了绘画与文学的相通之处。绘画不仅仅是视觉艺术,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正如邓椿所说,好的画作能够传达出画家的内心世界,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深意。


结语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有些画家难以突破自我?答案或许就在于画情的缺失。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每一笔每一划中,才能真正触动观者的心灵。希望每一位热爱绘画的朋友们,都能在追求画才的同时,不忘画情的培养,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动人的作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