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节,春晚就像一场盛大的家庭聚会,把大家聚在一起。对于我来说,春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将我和家人紧紧相连。小时候,我总是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期待着那熟悉的旋律和笑声。
记得那时候,每当赵本山的小品一开场,全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笑得合不拢嘴。他的每一个包袱、每一句台词,都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那些经典的梗,比如“黑土”、“白云”,至今仍然让人津津乐道。而今,随着时代的变化,春晚也在不断调整,试图跟上时代的步伐。
然而,近年来,关于春晚的一些讨论逐渐多了起来。有人感慨:“以前春晚小品种出什么梗,那边流行什么梗;如今却是什么梗火,春晚用什么梗。”这种反差让不少观众感到有些失落。的确,过去的春晚是创造梗的源头,它带着观众一起玩,一起笑;而现在,春晚似乎更多地是在跟随网络热梗的脚步。
以2023年的小品《初见照相馆》为例,尽管创作团队尝试紧跟潮流,但剧情显得有些尴尬,笑点也不如预期。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虽然现在的春晚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但在内容上却少了些那份纯粹的欢乐。
不过,春晚并没有因此停滞不前。为了重新找回那份熟悉的感觉,春晚开始与B站等平台合作,努力融入年轻人的文化圈。B站的年轻人其实一直很爱过年,他们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的合作,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是文化上的融合。通过这种方式,春晚试图打破年龄和地域的限制,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春节的温暖。
与此同时,春晚也变得更加接地气。节目组邀请了许多当红主持人和明星参与,试图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例如,在消息间里拉来多位央视主持人,逼着小尼复盘社死现场。无数的细节都在证明,春晚正在努力地,希望把自己变成真正的有年味、有烟火气、温馨治愈的新年符号。
而对于聋人朋友来说,春晚也在不断地改进。邰丽华曾说:“如果再年轻一些,我就上去跟他们一起去冲。”以往,很多聋人朋友不看春晚,因为一些小品、相声节目让他们不知道大家为什么笑,只能看着。但现在,春晚增加了手语翻译,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这场盛大的狂欢中来。
临近2025蛇年春节,B站、小红书陆续宣布拿下今年「春晚」的独家合作,提前引爆了关于蛇年春晚的讨论。尤其是B站,在1月9日官宣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达成重要合作,成为今年春晚的独家合作伙伴。这一举动无疑为春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春晚充满了期待。
总的来说,春晚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转变。虽然它不再是唯一的娱乐方式,但它依然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那份浓浓的年味和亲情永远不会消失。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春晚或许不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但它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