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北京姑娘林琳在求职时遇到了一件让她哭笑不得的事情。她在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申请资金管理岗位,公司招聘专员在通知她面试时,要求她进行性格测试。林琳按照指示完成了测试,结果显示她是守卫者性格。然而,招聘专员却告诉她,公司不想招聘守卫者性格的人。这一消息让林琳感到非常失望和困惑。
林琳的经历并非个例。在北京某高校读研一的刘佳也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遭遇。去年4月至8月,她在求职过程中多次因为性格测试的结果被拒绝。有一次,她参加了某知名企业的面试,测试结果显示她是内倾型人格,结果对方表示公司更倾向于招聘外倾型人格的候选人。刘佳感到非常不公平,她认为性格测试不应该成为招聘的决定因素。
性格测试的科学性存疑
性格测试,尤其是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测试,在网络上非常流行。根据测试,内倾的人较为关注自我的内部状况,如内心情感、思想;外倾的人则倾向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外在的人、物、环境等。然而,这种测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一直备受争议。
天津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的硕士生周梅在求职过程中经常被问及婚恋问题,这让她感到非常困扰。她认为,这些问题是与工作无关的隐私,不应该成为招聘的一部分。周梅表示:“性格测试和婚恋问题的询问,都让我觉得公司在用一种不公正的方式筛选候选人。”
HR的视角:招聘的无奈与挑战
面对海量的简历,HR需要在短时间内筛选出最合适的候选人。因此,一些公司开始尝试各种创新的招聘方式,性格测试便是其中之一。重庆某会展广告公司的HR负责人刘茜表示,她们公司会对中高层岗位的求职者进行性格测试,但不仅限于MBTI,还包括霍兰德、大五人格等。刘茜认为,性格测试只是辅助工具,最终的决定仍然取决于候选人的综合能力和表现。
然而,这种做法仍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网友指出,性格测试很容易变成就业歧视的“新马甲”。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性格测试让我感觉公司只喜欢那种热爱交流、热爱团队、热爱创新、热爱规划的人,信这个跟信星座有什么区别?”
性格测试的合理应用
尽管性格测试在招聘中的应用存在诸多争议,但也有专家认为,如果合理使用,它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湖南大学心理学教授李明表示:“性格测试可以帮助企业和候选人更好地了解彼此,但不应成为唯一的决定因素。人的性格是多维且可变的,简单的几个字母无法完全概括一个人的全部特质。”
另一位心理学家张华则认为,性格测试结果可能因目的性回答而失真,因此不应将其视为固定标签。张华建议,企业在招聘时应综合考虑候选人的能力、经验和潜力,而不是单纯依赖性格测试。
求职者的应对策略
对于求职者来说,如何应对性格测试呢?首先,保持真实。不要为了迎合公司而刻意改变自己的答案。其次,准备充分。了解常见的性格测试类型及其背后的意义,可以在面试中更好地表达自己。最后,保持自信。即使某些公司对性格测试有特定的要求,也不代表你不适合其他公司。
总之,性格测试不应成为招聘的唯一标准。企业和求职者都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避免因为一个简单的测试而错失优秀的人才或机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