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国之脊梁黄旭华:他的一生,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传奇

昨天,微博热搜上一个沉重的消息让无数人泪目——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因病逝世,享年99岁。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我怀着无比敬仰和沉痛的心情,试图通过文字来记录这位“国之脊梁”的伟大一生。


从汕尾少年到核潜艇奠基人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童年正值抗战时期,战火纷飞,家园破碎。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年轻的黄旭华心中埋下了一颗科学救国的种子。他深知,只有科技才能让国家强大,才能抵御外敌入侵。


后来,黄旭华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正式踏上了与海洋结缘的道路。毕业后,他被选中参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发工作。从此,这个名字便与中国核潜艇事业紧紧相连。


隐姓埋名三十年,“深潜”无声却有力


提到黄旭华,人们总会想到那句感人至深的话:“在惊涛骇浪的孤岛,他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他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这不仅是对黄老一生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概括。


为了保守国家机密,黄旭华整整隐姓埋名三十年。在这期间,他几乎与家人断绝联系,甚至连父母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直到多年后,家人才从新闻报道中得知,这个默默无闻的儿子竟然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核心人物。


为国铸剑,成就非凡


上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发展核潜艇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研发核潜艇谈何容易?没有资料、没有外援,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从零开始摸索。


他们用算盘计算数据,用秤砣测量模型重量,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下潜测试。正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问世,并于1970年顺利下水。这一壮举不仅填补了我国国防领域的空白,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科学家的非凡实力。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


如今,黄旭华院士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正如演员黄晓明在悼念文章中所说:“很荣幸曾在《功勋》中演绎过黄旭华先生,他为造核潜艇隐姓埋名三十年间的故事打动无数人。”


黄老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黄旭华这样的榜样,去点燃心中的理想之火。


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铭记他为中国核潜艇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愿黄老一路走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