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黄旭华:深海无言,赤子心永存

在微博热搜上,“黄旭华92岁离休第二天又拄着拐出现”这条新闻让我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了更深的敬意。今天,我站在武汉武昌殡仪馆前,目睹了黄旭华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这一刻,我的内心充满悲痛与敬仰。


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被黄旭华院士的事迹深深打动。他的一生,是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的一生。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到成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再到“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他的每一步都镌刻着对祖国的热爱。


深潜无声,热血难凉


黄旭华院士于2月6日晚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消息传来,举国哀悼。2月10日上午10点,送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举行。现场庄严肃穆,长长的队伍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稚嫩的孩童。他们手持鲜花,神情肃穆,只为送别这位为国家默默奉献一生的英雄。


在这场送别仪式中,我注意到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独自拄着拐杖站在人群后边。他谢绝了记者拍摄,从衣服内衬里掏出工作证,说自己是黄旭华的“战友”。这一幕让我深受触动,原来还有那么多像黄院士一样的人,在默默地为国家付出。


自发悼念,情深似海


在黄旭华院士的故乡,悼念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田墘街道和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新寮村,各地民众自发赶来吊唁。老人带着晚辈,家长带着孩子,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不仅如此,全国各地的人们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黄院士的敬意。一名大二学生庄同学,原本在上海旅游,听到黄院士去世的消息后连忙改签到武汉,特地前来送别。他说:“黄院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一定要亲自来送他最后一程。”


赤子之心,永垂不朽


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对“深海无言,赤子心”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他隐姓埋名三十载,只为让中国的核潜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成功研制,为国家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如今,黄院士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正如那句诗所说:“青山有幸埋忠骨,绿水无情送故人。”黄旭华院士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史册上。


悼念方式,多样感人


在送别仪式上,三名儿童手持鲜花,在老师的带领下悼念黄旭华院士。一个小男孩还带来了自己为黄爷爷画的画像,稚嫩的笔触中透露出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这场送别仪式不仅仅是一次告别,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向黄旭华院士表达了最深切的敬意,也让下一代感受到了科学家精神的伟大。


作为普通人,我能做的就是铭记黄院士的事迹,将他的精神传递下去。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