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忙碌于城市的喧嚣与繁忙。然而,每当我回到家乡,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温暖的感觉。那些熟悉的味道、亲切的乡音和熟悉的风景,仿佛能把时间拉回童年时光。最近,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土特产不仅承载着浓浓的乡愁,更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土特产的魅力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位好友相约回到家乡,一起去寻找小时候的味道。我们走进了那家熟悉的小店,店主热情地招呼我们,拿出各种地道的土特产。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温馨。无论是香甜的米糕,还是浓郁的腊肉,这些土特产不仅是美食,更是家乡文化的象征。
走亲访友的伴手礼
每逢节假日,走亲访友时带上几样土特产作为伴手礼,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这些特产不仅仅是礼物,更是一份心意和祝福。今年春节,我带了几包家乡的手工面皮去拜访亲戚。当他们品尝到这道地道的美食时,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那一刻,我知道这份小小的礼物已经传递了浓浓的情谊。
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大城市的舞台
2024年,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会同省级农业农村部门主办了一场盛大的推介活动——“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推介周”。这场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六大城市顺利开展,吸引了来自527个脱贫县的912家企业参展。这些土特产以昂扬的姿态挺进了我国市场规模大、消费能力强的重要地区。
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脱贫地区的丰富物产,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些地方的独特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土特产不仅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还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地理标志赋能乡村振兴
在陕西安康市紫阳县举办的全省地理标志挖潜赋能乡村振兴县域行(陕南片区)活动中,近20个地理标志培育项目参加了展示。汉中面皮、洋县香米、宁强淫羊藿等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众多关注。这些地理标志产品不仅代表了当地的优质资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各地纷纷挖掘自身优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品牌。比如,被誉为“长寿坚果”的核桃一直是朝天区的传统产业。20世纪70年代,人民日报就曾以《小小核桃滚全球》为题,报道了朝天核桃的辉煌成就。如今,朝天区继续深耕这一特色产业,致力于打造富民产业新高地。
气候好产品的诞生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在江西新余发布了两大“黄金气候带”和九个“气候好产品”重磅气候生态品牌。陕西省镇安大板栗、湖北省蕲艾、西藏自治区普兰白青稞等九个优质农产品正式公告为2024年第二批“气候好产品”。这些气候好产品的评选,不仅体现了产品质量的优越性,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开江土特产专场推介会的成功举办
12月12日,在北京新华媒体创意工场举办的“溯源中国·田城田品——开江‘土特产’专场推介会”,吸引了来自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此次活动汇聚了四川盆地的瑰宝——开江县特色农产品,展示了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发展潜力。通过这样的平台,更多人开始关注并喜爱上了这些独具特色的土特产。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渝北区近年来着力夯实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根基,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加快构建“土特产”品牌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渝北区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生长的优势特色产业,如柑橘、茶叶等,并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产量和品质。
从“土疙瘩”到“致富宝”
重庆把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许多原本不起眼的“土疙瘩”变成了真正的“致富宝”。例如,一些山区利用独特的生态环境种植有机蔬菜,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总之,土特产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限的发展潜力。在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的土特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