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新标发布:“零添加”或将成历史,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随着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正式发布,食品行业迎来了新的规范与挑战。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对此深感关注,尤其是“零添加”这一标签将不再被允许使用的规定,更是让我陷入了思考。


一、事件背景:千禾味业引发的争议


近日,千禾味业因“零添加”酱油检出微量“镉”而备受争议。根据媒体报道,千禾味业在深夜回应中表示,“千禾0”是其合法注册的商标,用于标识零添加产品系列。然而,有专家指出,现行《食品安全法》虽然禁止虚假标识,但对于“零添加”等新兴概念缺乏细化规则。


这起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零添加”标签真实性的质疑,也让我们意识到,食品行业的规范化管理迫在眉睫。


二、新规解读:为何不允许再用“零添加”?


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食品企业不得再使用“零添加”等相关用语。那么,这项规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零添加”本身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品牌对“零添加”的界定各不相同,容易误导消费者。例如,有些品牌声称“零添加”,但实际上只是未添加特定的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而非完全无添加。


其次,食品添加剂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陆柏益教授指出,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只要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三、消费者困惑:没有“零添加”,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作为消费者,我曾经也被“零添加”标签吸引过。但新规实施后,我们该如何判断食品的安全性呢?以下几点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 查看配料表:了解食品的具体成分,避免被模糊的宣传语所迷惑。
  • 关注生产资质:选择具备良好生产资质的企业产品,确保食品来源可靠。
  • 学习专业知识: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

四、行业影响:食品企业如何应对新变化?


对于食品企业而言,新规的实施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企业需要重新调整产品宣传策略,避免使用“零添加”等敏感词汇;另一方面,企业还需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新标准的要求。


以千禾味业为例,该公司已明确表示将继续坚持生产零添加系列产品,并通过其他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安全性与品质保障。这种积极应对的态度值得肯定。


五、未来展望:食品安全之路任重道远


尽管新规的出台为食品行业树立了更高的标准,但我们仍需认识到,食品安全的保障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食品企业需严格自律,承担起社会责任;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则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理性消费。


总之,在这场关乎健康的食品安全之战中,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