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采争议背后:国家药监局回应数据重复问题

在2024年12月的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中标药品单价引发了公众对药品质量的广泛担忧。特别是在2024年12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召开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座谈会上,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对药品质量和疗效的监督。这一事件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医药行业的观察者,我注意到最近几天关于药品集采的讨论异常热烈。特别是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数据管理处对于个别品种数据重复问题的回应,更是引起了广泛的热议。据官方消息,这次的数据重复问题是由于编辑错误导致,目前已经更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药品集采的问题就此画上句号。


药品集采政策的初衷与挑战


药品集采政策的初衷是为了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确保更多人能够用得起高质量的药品。自2018年以来,国家已经组织了多轮药品集采,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集采规模的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例如,某些集采药品的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障,成为了公众和专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为了回应这些关切,国家医保局决定于1月21日由相关负责人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的意见建议。此次行动的重点是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以确保集采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质量的保障机制


药品质量可靠,是纳入集采的前提条件。根据国家医保局的规定,只有参比制剂(主要是原研药)以及通过国家药监部门组织开展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方可纳入集采范围。这意味着,每一种进入集采的药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测试,确保其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相当。


此外,集采由全国医疗机构填报拟采购数量,企业自主报价竞争,中选后签订采购协议,医保部门督促中选企业按时按质供货。这一系列措施旨在确保药品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因质量问题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


公众的疑虑与回应


尽管如此,公众对于集采药品的质量仍然存在疑虑。尤其是在上海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和医学专家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针对这些质疑,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并迅速做出反应。1月19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公布了《关于请协助做好当面听取集采药品相关意见的函》,下发至上海医保局,要求牵头获取集采药品临床使用实效的第一手直接证据。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司长杨霆也在近期介绍,强调加大中药研发创新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中药特色审评证据体系,建立医疗机构规范收治患者的相关制度。这些举措无疑为药品质量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未来展望


药品集采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国家药监局和医保局的努力,旨在确保每一颗进入市场的药品都是安全有效的。尽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政策,相信药品集采的未来会更加光明。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