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现在去造车,岂不是脑子进水吗?

在这个新能源汽车热潮席卷全球的时代,造车似乎成了每个企业都想分一杯羹的领域。然而,均瑶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均瑶健康董事长王均豪却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直言不讳地表示:“现在去造车,岂不是脑子进水吗?”这句话不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的造车热潮。


作为一位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家,王均豪的观点无疑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他在接受采访时进一步解释道,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众多实力强劲的品牌,如特斯拉、蔚来、小鹏等。这些企业在技术、资金、品牌影响力等方面都已经占据了先机,后来者要想在这个市场中分得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


王均豪的这一表态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确实出现了不少“爆雷”现象。许多曾经风光无限的新势力车企,如今却面临着资金链断裂、销量下滑、经销商跑路等问题。例如,某上海新势力品牌本周将召开全员大会,公司会直接原地解散。这已经是今年上海第三家进入死亡螺旋的车企。这样的现象不仅让投资者望而却步,也让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产生了疑虑。


那么,为什么王均豪会如此坚决地反对在这个时候进入造车领域呢?他认为,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造车”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售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大的投入和精细的管理。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贸然进入这个市场,只会陷入困境。


王均豪还特别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企业在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时,往往忽视了客户的真实需求。他们只是盲目跟风,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略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短视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市场的饱和和企业的倒闭。因此,他强调,做企业不要卷价格,要卷技术。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当然,王均豪的这一观点并不代表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完全否定。相反,他认为,这个行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一些细分领域。例如,他在谈到益生菌行业时表示,中国人均消费现在才0.4美金,而意大利人均消费是10.04美金。我们才是一个零头,所以这是一个刚刚开始发展的行业。同样的道理,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有着许多未被开发的细分市场,等待着有识之士去挖掘。


王均豪的这一番话,不禁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新闻。某知名车企的高管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们在选择新能源品牌时普遍采取“广撒网”模式,无论威马、哪吒、合创,只要单车利润或其他商务政策“给力”,他们都愿意投。但随着近几年造车新势力不断暴雷,经销商集团的投资选择也开始变得更加谨慎。这说明,即使是行业内的人士,也在逐渐认识到盲目跟风的风险。


此外,王均豪还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之间的差异。他指出,传统车企往往依赖于4S店经销商网络进行销售,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缓解库存压力,但也带来了高昂的营销费用。相比之下,新势力车企大多采用直销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这种模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购车体验。


最后,王均豪的话让我深思: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进步,更取决于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正如他所说,做企业不要卷价格,要卷技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