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从乌江畔到滇池边,处处都能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这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更是一场深刻的实践。今天,让我们跟随这位观察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 导读
蝶变乌江:威宁精神的缩影
站在乌江畔,鱼虾浅底,河岸两侧一排排柳树拂面垂堤,一座座巍峨雄壮的跨乌江大桥映入眼帘。这一切,都见证了乌江流域各族群众治理乌江的决心与行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乌江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里的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战天斗地”的威宁精神,也展现了新时代大禹般的智慧与勇气。
民族一家亲:信念与文化的交融
五十六个民族如同石榴籽一般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画卷。这位观察者深入了解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是平等的一员。他们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彼此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这种情谊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得以实现。例如,“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成为推动民族团结的重要抓手,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云南实践:铸牢共同体意识
云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通过有形有感有效的举措,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实践展”中,系统梳理了云南汇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积淀,展示了各民族团结奋进的时代风采。同时,“中华文化认同云南主题展”全方位呈现了云南始终坚守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新时代的西部:生机与希望
过去提及西部,穷和苦的印象深入人心,影响了许多人对西部的认知。然而,如今的西部地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涌动着无限生机与希望。甘肃围绕推进西部大开发、“东数西算”、产业转移、生态环境保护等发展机遇,积极帮助青年学子了解西部,破除刻板印象。这些努力使得更多人才愿意投身于西部建设,为民族团结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