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故事力课堂,拉近师生心灵距离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却深刻感受到一场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这是一场以“故事力”为核心的课堂革命,它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一、从课本到舞台:戏剧融合语文教学


学校开发了一套全新的教学资源包——统编版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各单元课文的“戏剧融合语文教学资源包”。通过将课文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戏剧场景,学生们不再只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主动参与其中。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孩子们分角色扮演诸葛亮、周瑜等人物,通过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深入理解人物心理和故事情节。这种“身体参与→情感共鸣→思维发展→素养生成”的三维四阶模型,让每堂课都充满活力。


二、课间15分钟: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过去,课间15分钟常常被忽视,但如今,它成为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时刻。郭明韵老师分享道:“这几年,班上孩子生病请假的情况有所减少,性格较内向的孩子也开始积极创设自己的课间游戏。”她发现,利用这段时间与学生轻松交流,不仅能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还能增进彼此了解。有一次,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主动邀请她一起玩跳绳,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


三、静语文·慧课堂:20年的实践成果


作为一名资深语文教师,我在2014年成为湖北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并将多年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书——《静语文》(全2册)。书中详细记录了如何通过“静慧课堂”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思辨力和表达力。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时,我会引导学生闭目聆听音乐,感受文字中的画面美,从而激发他们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这样的课堂设计,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综合素养。


四、深度耕耘读书会: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自全民阅读连续12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许多学校成立了教师读书会。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深知阅读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我们每月都会组织一次读书分享会,大家围绕同一本书展开讨论,彼此启发。记得有一次,我们共同研读了《教育的本质》,一位年轻教师提出的问题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正是这种持续的学习氛围,让我们能够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五、写课实践:教学质量的镜子


写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我会认真撰写反思笔记,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我发现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不够深入,于是调整了教学策略,增加了相关视频资料。通过这样的不断改进,我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六、春日读书:大自然中的课堂


3月17日,浙江省诸暨市暨南街道街亭幼儿园的孩子们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大自然中享受春日读书时光。这一活动让我深受启发,于是也在班级中尝试组织类似的户外阅读活动。当阳光洒满大地,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翻阅手中的书籍,那种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让我更加坚定了教育的初心。


七、简小知阅读课:培养未来人才


简小知教研团队根据新教材方向,对阅读课进行了重磅升级。通过闭环式学习,学生不仅提升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思辨力、表达力和创作力。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切感受到这种全方位发展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未来的深远影响。


八、躬耕教坛:用故事传递教育精神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初中部举行的“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演讲活动,让我意识到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育人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激励更多人投身教育事业的力量源泉。


通过以上种种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打造故事力课堂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更是拉近师生心灵距离的一座桥梁。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探索者,也是受益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