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坐在书桌前,翻开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温暖与敬意。朱光潜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美学和文学领域的巨擘,他的文字不仅富有哲理,更充满了对青年的关怀与期待。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他关于“读书”的思考,或许能为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一丝宁静与方向。
一、读书的意义: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
朱光潜先生曾说:“人生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冲突场。”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我们每个人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有时感到迷茫,有时感到无力。然而,朱先生告诉我们,人生的悲剧往往源于冲突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我们需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学会取舍。
读书,正是帮助我们实现这种平衡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生活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朱先生在《谈读书》中提到,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当我们能够冷静地分析问题,理性地面对现实,才能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二、读书的态度:专注与享受并存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多次强调,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功利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享受其中的乐趣。他写道:“美好,就是摆脱了功利之心。”这句话让我深思。现代社会,人们常常为了考试、升学、工作等目的而读书,却忘记了读书本身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朱先生提醒我们,读书应当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他建议我们在读书时,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慢慢品味书中的每一个字句,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正如他在书中所言:“走东岸时我觉得西岸的景物比东岸的美。”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读书态度的一种隐喻——读书如同散步,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而不是目的地。
三、读书的选择:广泛涉猎与深入钻研相结合
朱光潜先生认为,读书应当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他鼓励青年们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他说:“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而应尝试接触各种类型的作品,从中汲取不同的营养。
然而,仅仅广泛涉猎是不够的。朱先生还强调,读书需要有选择性,不能浅尝辄止。他建议我们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上,选择几本对自己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进行深入研读。通过反复咀嚼这些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四、读书的效果:内化为行动的力量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书》中指出,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行动的力量。他说:“学问是行为的指导,行为是学问的实践。”这句话让我意识到,读书不仅仅是为了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
朱先生认为,真正的读书人应当具备“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的品质。这意味着我们要在保持内心平静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他引用孔子的话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正是对当代青年的最好勉励——我们不仅要追求个人的成长,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五、结语:让读书成为一生的习惯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焦虑和浮躁,难以静下心来读书。然而,朱光潜先生的《谈读书》提醒我们,读书是一种可以伴随我们一生的习惯。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还能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正如朱先生所说:“一个人如果能在年轻时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么他的一生都会受益无穷。”因此,我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今天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书籍的关系,让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忙碌的工作间隙,还是在闲暇的午后时光,拿起一本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你会发现,那里的风景格外美丽。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