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乱象频发,丑化女性内容为何屡禁不止?

在当下短视频平台盛行的时代,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内容形式迅速崛起。然而,随着其快速发展,一些不良现象也随之浮现。作为一名关注网络文化的观察者,我最近注意到,人民网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直指部分微短剧中存在丑化女性的现象。这不仅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也让我开始深思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


一、微短剧乱象:从低俗到价值观扭曲


近年来,各大平台纷纷加入微短剧赛道,竞争日益激烈。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2024年全年共上线了3.6万部微短剧,平均每月上架3000部。如此庞大的数量虽然带来了更多选择,但也导致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特别是在某些平台上,为了吸引流量,部分创作者不惜使用低俗、擦边球甚至丑化女性的手段来博取眼球。


以抖音为例,该平台近期发布了一份治理公告,称已累计拦截上千部含有不良价值观导向、违反公序良俗、低俗“擦边”等违规内容的微短剧。快手同样采取了类似措施,对一批违规短剧进行了处理封禁。微信方面也表示,将对部分违规微短剧剧目以及相关小程序进行处置。


二、行业新规出台:规范管理势在必行


面对微短剧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2025年初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全面提升网络视听领域的治理能力,完善节目类视听内容管理,并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此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还发布了《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的管理提示,要求各平台加强对微短剧片名的审核力度,避免出现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12月举行的“2024视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上,“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创作计划第二批推荐剧目正式发布。这些剧目涵盖了法院、检察、公安等多个题材,旨在通过优质内容传递正能量。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对此给予了指导和支持。


三、为什么丑化女性的内容屡禁不止?


尽管监管不断加码,但丑化女性的内容依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首先,部分创作者缺乏社会责任感,只顾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内容的社会影响。
  • 其次,算法推荐机制的存在使得低俗内容更容易获得高曝光率,从而进一步刺激了此类内容的生产。
  • 最后,用户群体中存在一定的猎奇心理,也为不良内容提供了生存土壤。

四、如何破解微短剧行业困境?


要解决微短剧行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平台应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加大对违规内容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创作者也需提升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同时,作为观众的我们,更应该提高辨别能力,拒绝观看和传播低俗内容,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