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自救之路:从《我在古代开星巴克》到下沉市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中国咖啡市场,星巴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忠实的星巴克爱好者,我亲身感受到了这家全球连锁咖啡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变化。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星巴克的自救之路,看看它是如何应对这场变革的。


1. 星巴克的创新尝试:《我在古代开星巴克》


9月,星巴克上线了一部名为《我在古代开星巴克》的短剧。这部剧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现了如果星巴克在古代开设门店的情景。通过这种方式,星巴克不仅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还成功地将品牌文化与历史元素相结合,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这种创新的营销手段不仅让星巴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也为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星巴克还需要更多的策略来巩固其市场地位。


2. 下沉市场的布局:进军县城


近年来,星巴克积极扩展其在中国的门店网络,尤其是在县级市场。截至第三季度末,星巴克中国的门店数量已达7306家,新进入38个县级市场。这一举措表明,星巴克正在努力扩大其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和县城。


尽管瑞幸等本土品牌的崛起给星巴克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星巴克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的服务,仍然在这些新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深入下沉市场,星巴克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潜在客户,还能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3. 新任首席增长官的任命:杨振(Tony Yang)


为了应对中国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星巴克中国于12月10日宣布任命杨振(Tony Yang)为公司首席增长官(CGO)。这是星巴克中国首次设立这一职位,旨在找到第二条增长路径,推动公司在未来的发展。


杨振的加入无疑为星巴克注入了新的动力。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管,他曾在多个领域取得过卓越成就。在他的领导下,星巴克有望探索出更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以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4. 竞争加剧:瑞幸的崛起


不可否认,瑞幸的迅速崛起对星巴克构成了巨大威胁。瑞幸以其“平替”的身份低价入局,并借助互联网补贴式的打法迅速崛起。目前,瑞幸的门店数量已达2万多家,是星巴克中国门店数量的两倍多。2023年,瑞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过星巴克,成为新的市场领导者。


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星巴克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策略。除了继续优化产品和服务外,星巴克还需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倾听他们的声音,不断改进自身不足之处。


5. 价格战与促销活动:应对市场变化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星巴克也推出了多项促销活动。例如,在下午四点后推出55.9元三杯星冰乐的活动,单杯均价拉低至18.6元。然而,这种低价策略并未能长期维持,很快便“卷不动”了。现在只有在团购渠道还能看到单杯23.9元的选择,但可选范围较少。


星巴克深知,单纯依靠价格战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它更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通过差异化竞争赢得消费者青睐。


6. 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


创始人舒尔茨曾对如今的星巴克提过建议,称文化是星巴克和它内部运转的内核。提振业绩没有捷径,前进的路需要靠激励员工、提升顾客体验以及不断创新来实现。


在未来,星巴克将继续秉承其独特的咖啡文化和价值观,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无论是通过数字化转型还是拓展新兴市场,星巴克都将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