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夸奖孩子会不会带来新的成长问题?如何拿捏鼓励式教育的尺度?

作为一个家长,我特别认同这样一句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和孩子说什么样的话。”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和孩子的相处方式。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因此,不吝啬赞美对方,是我和孩子互动的日常。


记得有一次,孩子对我说:“妈妈,你做的饭真好吃。”那一刻,尽管我不擅长做饭,但他的赞美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和自豪。这种积极的反馈不仅让我更有动力去改进自己的厨艺,也让我意识到,赞美和鼓励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频繁夸奖孩子会不会带来新的成长问题?日常生活中,我该如何拿捏鼓励式教育的尺度?


鼓励式教育的双重效应


鼓励式教育无疑是一种积极正向的方式,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内驱力和自律能力。正如很多研究表明,适当的鼓励可以让孩子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拥有更强的复原力。比如,Carol Dweck教授的研究指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也更强。


但是,过度的夸奖可能会适得其反。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只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们的努力、策略和选择,反而会扼杀他们的成长型思维。这样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新事物,甚至在受到打击时更难振奋。


避免空洞的鼓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对孩子说:“你真聪明!”“你是最棒的!”这些看似充满正能量的话语,其实往往是空洞的鼓励。它们虽然能暂时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但却无法真正帮助他们成长。因为这些话并没有具体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也没有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继续进步。


相反,具体的鼓励才是最有力量的。比如,当孩子完成了一项任务时,我们可以这样说:“你今天做得很认真,尤其是最后一步,你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真的很棒!”这样的鼓励不仅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还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在未来遇到类似问题时更有信心。


鼓励与现实的平衡


鼓励孩子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必须遵循客观事实,不能为了鼓励而忽视孩子的不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肯定孩子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认识到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可以先肯定他们的努力,然后再一起分析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


这种平衡的鼓励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毕竟,过度的夸奖可能会让孩子对家长的表扬产生“免疫”,甚至导致他们在未来遇到困难时,无法正确面对现实。


接纳与鼓励的结合


除了具体的鼓励,接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父母能够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接纳孩子。接纳并不意味着纵容,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点,允许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犯错,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尝试。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接纳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和放松,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时的夸奖,才是真正沁人心脾的,能够培养孩子的价值感。反之,如果父母总是以高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如何拿捏鼓励式教育的尺度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拿捏鼓励式教育的尺度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 具体化鼓励:不要只是泛泛地说“你真棒”,而是要指出孩子具体做得好的地方,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 适度表扬:不要过于频繁地夸奖孩子,尤其是在他们没有真正付出努力的情况下。适度的表扬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真诚的认可。
  •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鼓励孩子在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成长,而不是只看重最终的结果。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成长型思维,勇敢面对挑战。
  • 接纳与支持:在肯定孩子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认识到需要改进的地方。接纳孩子的不足,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成长中不断进步。

总之,鼓励式教育是亲子教育的好方法,但绝不等同于“夸奖式教育”。要让鼓励式教育取得实效,离不开家长的爱心、耐心和细心,特别是对孩子观察视角、评价视角的转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