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真的很消耗脑力吗?

引言

在现代战争中,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任务。随着技术的发展,指挥决策体系也在不断进化,但指挥员的脑力消耗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从个人视角出发,探讨这一话题。

美军的指挥决策体系

美军的指挥决策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融“情报保障、信息融合、任务协调、自主决策、行动展开、力量配属、态势调整、实时跟踪”等四层结构功能于一体的大平台。这一平台被称为“决策中心战”的大脑,极大地提高了指挥效率和决策质量。

智能制胜新机理

要深刻把握智能制胜的新机理,通过完善智能化作战的情报侦察、态势感知、指挥决策、作战行动、效能评估、武器运用等知识体系,提高认知水平,把组训思维提升到以“智”练兵的高层级。持续强化科技支撑,是未来作战的关键。

联合作战的战斗增益

随着参战力量联合规模的扩大和联合程度的加深,联合作战的战斗增益呈指数级上升。这意味着“1+1不仅大于2,而且远远大于2”。集中兵力、集中火力,形成合力,是现代战争中的重要策略。

指挥员的预判能力

指挥员应通过分析研究敌方作战理论、敌指挥官素养、敌作战实力变化等,预判作战中敌可能采取的行动、作战企图、预设的优势空间和领域等,进而推导预判战场下步可能发展趋势,并做好针对性准备。这要求指挥员具备高度的战略眼光和战术素养。

智能算法的辅助作用

未来作战中,战场不断涌现的庞大数据已经远远超过指挥员和作战人员的脑容量。基于智能算法的机脑辅助处理数据,可以拓展人脑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通过智能算法驱动赋能,使数据“动”起来、“活”起来,为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莫拉维克悖论

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莫拉维克悖论,即对人工智能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难度思维能力只需要很少的计算量,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无意识技能和直觉这种低难度思维能力却需要消耗极大的算力。这一悖论在军事指挥中同样适用,如何平衡人脑和机脑的协同工作,是未来指挥体系的重要课题。

指挥能力的挑战

相比战前筹划准备,战中临机处置对指挥能力的要求更高。战场上,指挥员要善于围绕战场情况变化因情施策,果断作出应对处置。这要求指挥员在紧张激烈的战局中保持清醒头脑、具备敏捷思维、找准作战关键、果断作出决策,不为常规常法或预定计划束缚。

战场管理的复杂性

作战体系演化速度的指数级提高,导致复杂战场的感知、控制和管理变得困难。智能认知的作用将变得更加突出。为此,需要瞄准“指挥与控制”这个重点,将战场管理的能力作为关键。找到应对的正确理念和方法,从战争设计入手,以决策智能为突破口,是未来军事指挥的重要方向。

结语

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确实是一项极其消耗脑力的任务,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算法和辅助系统的应用将大大减轻指挥员的负担。未来的指挥员不仅要具备高度的战略眼光和战术素养,还要能够灵活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人机协同,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取得胜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