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书籍一直吸引着我的注意力。上学时,我因为在饭桌上和课桌下看书受过责备。我还因为在公共汽车上看书晕过车。现在,我发现很难做到长时间阅读。通常很容易放下书,拿起手机,在Instagram上翻看短视频。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看书很难坚持呢?
1. 外界刺激
小时候,我们可能是因为考试的压力,或者是老师、同学、家长的督促,才有了阅读的动力。这种外界的刺激在成年后逐渐减弱,我们更多地依赖于自我驱动。然而,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手机、社交媒体、短视频等都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下,坚持阅读变得尤为困难。
2. 阅读习惯的改变
许多人学生时期养成了熬夜苦读的习惯,为了完成作业或者考试,即使困到不行,仍然坚持看书,甚至拿着书入睡。这样的情形多次发生,强化了反射活动,使得后期的看书动作就能诱导出困意。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3. 书籍的选择
选择一本合适的书非常重要。专业性强的书籍可能一时间超出了大脑的理解能力,从而导致阅读消耗量大增,孩子就会很快看“困”了。此外,过于舒适的读书环境也可能让人容易犯困。室内温度适宜,光线充足;周围没有噪音干扰,安安静静;桌椅高度协调,坐着很舒适……这的确是无可挑剔的读书(睡觉)环境!
4. 恒心与毅力
恒心毅力亦很重要,既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漫无目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就使学习碎片化了,导致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很难做到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如何培养恒心和毅力呢?
- 设定明确的目标: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的阅读目标,比如每天阅读半小时。
- 创造良好的环境: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阅读,减少干扰。
- 选择感兴趣的书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更容易坚持下去。
- 记录阅读进度:记录自己的阅读进度,看到自己的进步会增加动力。
5. 阅读方式的多样性
如果你觉得传统的纸质阅读有些乏味,可以尝试其他阅读方式。例如,听有声读物。虽然我个人不喜欢有声读物,因为我喜欢在阅读时做笔记,但听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此外,电子书也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方案,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
6. 阅读的意义
互联网信息、短视频对精力的占据只是外化的表现,看书的意愿应该根植于内心,慢慢去发现它的美好。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工作比较繁忙,再加之生活上的琐事,每天坚持看书半小时的人,无论是谈吐还是见识,相比之前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交流也会引经据典,在关联问题上也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总之,坚持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动力,就能够克服困难,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