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的痛苦:年终总结,那些难以言说的负面情绪

读博不是象牙塔,而是熬人的“高压锅”

2024年的年终,我作为一名博士生,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回顾这一年的经历。很多人对博士生的想象是知识殿堂,仿佛这里充满了智慧与宁静。然而,现实却远非如此。

科研工作如同无尽的实验、论文、修改和导师的批评。每天面对的是实验室里堆积如山的数据,以及无数次失败后的重头再来。学术上的压力已经让人喘不过气,而经济、生活和情感的多重挑战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常常感到自己像是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没有停歇的时间,也没有放松的机会。每一次实验的失败都像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每一句导师的批评都像是一记重锤,敲打着内心深处的脆弱。

浪费青春的“高风险”投资

博士学习耗时至少3-5年,这段漫长的时光不仅是对学术的追求,更是一场对个人生活的巨大考验。许多人认为,博士学位代表着未来光明的前景,但现实却是,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根据陕西省学生就业与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报告,2023年全省高校博士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仅为76.68%,相比2022年下降了9.4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辛辛苦苦读个博,毕业了还不如本科生好找工作。这不仅让人质疑,博士是否真的值得?

随着全球范围内高校数量的增加以及博士生培养规模的扩展,出现了“博士过剩”“学历膨胀”的现象。相关数据显示,博士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从2013年的5.31万飙升至2023年的8.71万。然而,相应的就业机会并没有同步增长,反而显得更加稀缺。

退学背后的无奈与挣扎

对于博士生退学一类的消息,通常人们会表示不理解,甚至加以指责。他们认为,退学就意味着自己主动放弃了前途光明的未来,不仅浪费了个人将近20年的辛勤努力,还辜负了家庭和社会的期待。但对于博士生面临的困境,他们则粗暴地归类为一个理由:是你自己不够努力,是你不够优秀。

我本硕博的专业都是土木工程,读博时发现这个专业已经从热门变天坑了。如果再不赶紧换条赛道,博士学位也没用,所以我就退学转行金融了。在美国读完本硕后,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在套瓷申博上。然而,最终的选择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现实的压力。

延毕:难以启齿的痛楚

一般来说,博士生学制为3年或4年,直博生为5年。但无论文理科,延期毕业似乎成为读博常态。多名博士生告诉半月谈记者,以前延毕是大事,现在延期两年都稀松平常。一位来自“双一流”高校的博士生说,延毕真的意味着能力不够吗?就应该为此感到羞耻吗?

对于选择延毕的博士生来说,这似乎是难以启齿的痛楚,仿佛不能正常如期毕业就是与人生脱轨。这常常导致他们的自信心受挫甚至产生自我怀疑。但延毕真的意味着能力不够吗?应该为此感到羞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心理压力与健康问题

“博士苦、博士累,负担累累人心碎。”一段时间来,博士生因心理压力大导致抑郁、甚至自杀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而近期演员翟天临博士论文学术不端事件更是炒得沸沸扬扬。博士生,这一群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长期的高压环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心理健康,也对身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在博士生中屡见不鲜。我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年终总结:重新审视与思考

2024年的年终,我站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与坚持。读博的路途充满艰辛,但也正是这些挫折与困难,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真正追求。未来的路或许依然充满未知,但我相信,只要保持初心,不断努力,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