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像往常一样去了一家网红餐厅用餐。没想到的是,这次普通的用餐经历却让我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困扰。当我正享受美食时,突然发现旁边有一群人在拍摄视频,镜头时不时对准我。起初我以为他们只是随意拍一拍,但很快我发现,这段视频竟然出现在了一个知名博主的直播间里,而我成了视频中的主角之一。
那一刻,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我没有同意任何人拍摄我,更没有同意我的形象被公开传播。这不仅仅是个人隐私的问题,更是对我知情权、肖像权的侵犯。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1. 了解“被直播”的法律风险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报告显示,“被直播”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权益。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行为极易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从而带来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未经同意的拍摄和直播行为,可能会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暴露在公众视野中,进而引发更多的安全隐患。
此外,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未经肖像权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将其肖像在网络上进行公开。这意味着,无论是商家还是个人,在拍摄或直播过程中,都必须尊重他人的肖像权,不能随意将他人的形象用于商业或其他目的。
2. 商家与平台的责任
在很多情况下,商家为了吸引流量,往往会与一些网红或博主合作,进行探店直播或拍摄短视频。然而,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同意,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侵权。汉阳区法院法官王文兵在审理一起类似案件时表示:“原告当时明确表达了不愿意被拍摄、不愿被播放的意思,但平台方没有考虑到原告的想法,擅自在平台上播放了这个视频。”
这起案件最终判决商家停止侵权、删除视频,并向消费者赔礼道歉。这一判决不仅为消费者撑了腰,也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商家在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消费者的维权途径
面对“被直播”或“被入镜”的情况,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呢?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及时收集证据。如果你发现自己被拍摄或直播,可以立即要求拍摄者停止拍摄,并删除相关视频。如果对方拒绝配合,你可以选择报警或向相关部门投诉。
其次,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虽然诉讼程序可能繁琐,但这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向法院起诉直播侵权的商家,要求商家停止侵权、删除视频、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尽管诉讼过程可能会耗时费力,但对于那些真正受到侵害的消费者来说,这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必要手段。
4. 公共场合的拍摄规范
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公共场合的拍摄行为应当更加规范。视频拍摄者应当遵循“合理使用”原则,依法保护他人肖像权。一旦构成侵权,肖像权人有权要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避免损害进一步扩大。同时,商家和平台也应当加强对拍摄行为的管理,确保在拍摄过程中尊重消费者的意愿。
本案承办法官王文兵提醒,无论是探店拍摄还是街采等,视频拍摄者都应当对路人的镜头采集进行妥善处理。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拍摄者应当尽量避免将无关人员纳入镜头,或者在拍摄前征得相关人员的同意。
5. 勇敢拿起法律武器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面对侵权行为时,往往会选择默默忍受,认为维权过程过于复杂。但事实上,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不仅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能为更多人树立榜样。正如小丽在面对“被直播”侵权时所做的那样,她选择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最终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当依法裁判,让侵权者付出违法的代价。该道歉就道歉,该赔偿就赔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
总之,作为消费者,我们在享受便捷的互联网服务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被侵犯。面对“被直播”或“被入镜”的情况,我们不应选择沉默,而是要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在公共场合自由活动,而不必担心自己的隐私被随意曝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