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生考公上岸后再考研:我的选择与成长

作为一名刚刚考公上岸的应届生,我站在了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曾经的梦想和现实的碰撞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在备考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挣扎与思考,最终选择了这条看似不寻常的道路——考公上岸后再考研。


一、从失败到逆袭


2023年,我在考研和考公中双双落败。那时的我,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仿佛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然而,我没有放弃。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继续坚持二战考公。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我就开始了紧张的学习。夜晚,当城市渐渐安静下来,我还在书桌前奋战。终于,在笔试中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并在面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逆袭,上岸了本省一座三线城市的公务员岗位。


那天,我和男友一起去广州市中心的商圈逛街,享受久违的轻松时光。那一刻,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但内心深处,我知道这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二、重新审视读研的意义


考公上岸后,我并没有停止对未来的思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仅仅依靠本科的知识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发现身边的许多同事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有的选择参加培训,有的则选择了攻读在职研究生。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读研的意义。


“考研上岸”“211硕士”的光环在“延毕”的冲击下确实黯淡了不少。但在我看来,读研不仅仅是为了追求那一纸文凭,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它是一次重新学习的机会,可以让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掌握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读研可以拓宽我的视野,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突破延毕困境的新路径


在优绩主义的话语体系下,“延毕”这个标签似乎意味着失败。但对于我来说,延毕并不等于失败,而是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规划未来。在备考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为了实现考研的目标,我首先向单位领导申请了报考同意证明。幸运的是,领导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并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和帮助。接下来,我仔细研究了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中的基本报考条件和职位表中的具体岗位条件,确保自己完全符合报考要求。同时,我也与学校进行了沟通,了解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方式。


四、兼顾工作与学业的挑战


考上公务员后考研,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兼顾工作和学业。毕竟,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能轻易请假或旷工。为此,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复习。每天下班后,我会花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周末则会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集中复习。此外,我还利用碎片化时间,如上下班路上、午休时间等,通过手机APP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和巩固。


当然,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有时候,工作任务繁重,导致我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有时候,学习压力过大,让我感到疲惫不堪。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提醒自己,坚持就是胜利。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我走过了一个个难关,让我逐渐适应了这种忙碌的生活节奏。


五、未来的展望


如今,我已经顺利成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一员。虽然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我相信,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考公时的拼搏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考公上岸后再考研,这条路或许并不容易,但它却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陪伴我走过每一个阶段,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