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记忆:肩膀上的子弹与不朽的证言

站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每一次来到这里,我的心都会被一种沉重的情绪所笼罩。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又一次来到了这片承载着无数苦难的土地。


在纪念馆的“哭墙”上,刻满了那些逝去的名字。每当我看到这些名字,心中都会涌起无尽的悲痛和敬意。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段段无法忘却的历史。而今天,我想讲述的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程福保的故事。


程福保,1933年5月3日出生,2024年1月30日去世。他的一生,见证了南京大屠杀的残酷与无情。在他的肩膀上,至今还留有一颗子弹的痕迹。那颗子弹,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更成为了他一生无法愈合的伤痕。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那一天,程福保只有4岁。他的家人为了躲避日军的屠杀,躲进了地下室。然而,日军并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他们用刺刀、枪炮,甚至火焰喷射器,对无辜的平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程福保的父亲和哥哥在这场浩劫中不幸遇难,而他自己则幸运地逃过了一劫。但就在逃跑的过程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肩膀,导致他的肩膀严重变形。


这颗子弹,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创伤,更是心灵上的烙印。每当回忆起那段黑暗的历史,程福保的眼中总是充满了泪水。他说:“那时候,我还不懂什么是战争,只知道到处都是鲜血和尸体。我亲眼看到我的亲人倒在血泊中,那种痛苦和恐惧,至今仍然让我难以释怀。”


尽管岁月已经过去了80多年,但程福保的记忆从未褪色。他常常告诉子孙后代,一定要记住这段历史,不能让悲剧再次发生。他常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的责任,就是把这段历史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珍惜和平。”


近年来,随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逐渐离世,他们的证言显得尤为珍贵。截至2024年12月11日,今年已经有6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先后离开了我们。每一位幸存者的离去,都意味着一段宝贵的历史记忆的消逝。因此,保护和传承这段历史,成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在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许多反映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相册和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本由日本士兵伊藤兼男拍摄的相册。这本相册记录了他在1937年7月至1938年1月期间参与侵华战争的经历,尤其是他在南京期间目睹的日军暴行。相册中的照片,真实地展现了当时南京城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每一张照片都有伊藤本人手写的日文说明,详细描述了当时的场景。这些照片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侵略者的控诉。


除了伊藤兼男的相册,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卢彦名近日从日本征集获得了两本反映南京大屠杀史实的相册。其中一本拍摄于南京沦陷时期,共有73张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侵华日军第二碇泊场(即南京碇泊场)的活动情况,以及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些珍贵的史料,为我们还原了那段黑暗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来到纪念馆,缅怀逝者,铭记历史。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幸存者们会带着家人来到“哭墙”前,寻找亲人的名字,寄托哀思。艾义英老人就是其中之一。她和家人每年都会来到这里,为逝去的亲人献上鲜花,祈祷和平。她说:“我们要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深刻感受到,铭记历史并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们,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共同维护世界的和谐与稳定。


正如程福保老人所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未来。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更不能让悲剧重演。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