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当我第一次听到刘香兰唱起那首织锦歌时,海南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工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那时,掌握这门古老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许多黎族姐妹对这项技艺的记忆也逐渐淡去。然而,正是这首织锦歌,唤醒了我对黎族文化的热爱与责任感。
如今,18年过去了,我再次回到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刘香兰唱的那首织锦歌,如今已经成为村里秀表演的开场曲目。游客们不仅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精美作品,还能亲身体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 从濒临失传到焕发生机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中国最古老的纺织工艺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愿意学习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导致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
为了挽救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像刘香兰这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走遍了海南的各个村落,动员黎族姐妹们重新拾起手中的织布机。她们不仅传授技艺,还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项技艺的学习中来。
### 现代化与传统的融合
在保护和传承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过程中,如何让这项古老的技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许多设计师和艺术家开始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的黎族工艺品中,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
例如,在廖村的设计中,设计师巧妙地用黄泥、红泥拌上草根作为墙面装饰基底,屋顶则使用葵叶,既保留了黎族建筑的传统风格,又符合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这种创新的设计理念,不仅让黎族非遗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展示,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 非遗走进生活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三亚市常态化举办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系列培训活动,涵盖了黎族织锦技艺、苗族刺绣技艺、黎族藤竹编技艺、黎族制陶技艺等内容。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还激发了他们参与传承的热情。
此外,一些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也开始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的传播。例如,李子柒通过她的视频,深度还原了漆器制作的过程,展示了其中的高难度技法,带大家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工艺和传统美学。她的视频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吸引了大量海外观众的关注,让更多人认识到了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
### 未来展望
2024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是对黎族人民智慧的肯定,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和创新设计的不断涌现,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将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了这项技艺从传承危机到焕发新生的人,我深感荣幸和自豪。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