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年清明假期,全国各地迎来了春日文旅热潮。从北京的踏青赏花到甘肃的短途游,再到成都的疗愈型项目和传统节日风俗体验,不同地区的文旅活动展现出了独特的吸引力。本文将通过一组组数据,带你了解各地清明假期的“热力值”。
北京:市民游客共赴春日盛宴
昨天是清明假期的第二天,北京各大公园迎来了大量市民游客。根据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数据,香山、景山等市属12家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在这一天迎来了游览高峰,接待游客数量显著增加。小林是一位热爱自然的年轻人,他分享道:“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和家人一起踏青赏花,真的是一种享受。”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还推出了多项文化活动,包括312场群众文化活动和843场各类演出,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的假期生活。
甘肃:短途游成主流
清明假期第一天,甘肃省各景区共接待游客223万人次,初步测算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8%和11%。数据显示,短途游和周边游成为了游客出行的主要选择。
小张是一名来自兰州的游客,他说:“趁着假期,我带着家人去了离市区不远的几个景点,既能放松心情,又能感受春天的气息。”这种短途游的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还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7.6亿人次
交通运输部预计,清明假期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7.6亿人次。铁路方面,全国预计发送旅客8450万人次,日均发送量可观。清明假期期间,旅客探亲祭祖、踏青旅游等需求旺盛。
小李是一名大学生,他计划利用这个假期回老家祭祖。“虽然路程有点远,但是一想到能和家人团聚,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传统文化体验升温
今年清明假期恰逢周末,全国多地迎来春日暖阳。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消息,传统文化习俗体验搜索热度增高,赏花、采茶、游园等活动为文旅经济注入新活力。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踏青赏花”相关主题词的搜索热度同比上涨46%。
武汉东湖樱园、洛阳的牡丹花会、无锡鼋头渚等地成为了热门打卡地。小王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表示:“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去一些著名的赏花地点拍摄照片,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成都:慢节奏与传统文化结合
数据显示,成都本地民宿订单增长近三成,温泉/SPA类酒店热度上涨23%,疗愈型项目搜索量增长48%。慢节奏的生活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此外,穿汉服打卡博物馆、古礼祭扫等活动也成为年轻游客的“春日限定”。杜甫草堂博物馆内,汉服少女小林在杜甫塑像前祭拜,用传统的方式向诗圣表达敬意。她感慨道:“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