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总无缘无故睡着,确诊竟是发作性睡病!

导读:什么是发作性睡病? | 症状表现有哪些? | 诊断过程有多复杂? | 如何应对和治疗?


一、什么是发作性睡病?


小李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最近却遇到了一件让她困惑不已的事情——她总是无缘无故地睡着。无论是在课堂上听讲、与朋友聊天,还是在食堂吃饭时,她都会突然进入睡眠状态。起初,她以为是自己最近熬夜导致的疲劳,但即使调整作息后,这种现象依然没有改善。


经过多方咨询和检查,小李最终被确诊为“发作性睡病”。这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睡眠-觉醒周期。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每10万人中约有20-60人患有此病,而在中国,由于对该疾病的认知不足,很多患者往往会被误诊或忽视。


二、症状表现有哪些?


发作性睡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日间过度嗜睡(EDS)。患者会感到无法抗拒的困意,并且随时可能入睡,哪怕是在进行日常活动的时候。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常见症状:


  • 猝倒发作:当患者受到强烈情绪刺激(如大笑、愤怒等)时,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甚至瘫软的现象,这种情况通常持续几秒到几分钟。
  • 睡眠瘫痪:也就是俗称的“鬼压床”,患者在入睡或醒来时会出现短暂的身体无法动弹的情况。
  • 入睡前幻觉:一些患者在即将入睡时会经历生动的视觉、听觉或其他感官上的幻觉。

这些症状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例如在开车或操作机器时突然睡着。


三、诊断过程有多复杂?


确诊发作性睡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生活习惯,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嗜睡的因素,比如睡眠不足、抑郁症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随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两项关键测试:多导睡眠监测(PSG)多次小睡潜伏期测试(MSLT)。前者用于记录夜间睡眠中的脑电波、呼吸及肢体动作等数据;后者则通过评估患者在白天小睡时的入睡速度和睡眠结构来进一步确认病情。


以小李为例,在上海某知名医院,她经历了整整一周的详细检查。医生发现她的日间入睡潜伏期非常短,同时伴有快速眼动睡眠(REM)提前的现象,这与发作性睡病的典型特征高度吻合。


四、如何应对和治疗?


虽然目前尚无根治发作性睡病的方法,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治疗,患者仍然可以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干预措施:


  1.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促进清醒的药物(如莫达非尼)或调节情绪的抗抑郁药,以帮助缓解症状。
  2. 规律作息:制定固定的睡眠时间表,确保充足的夜间睡眠,并适当安排短暂的小憩。
  3. 心理支持:由于该疾病容易引发社交障碍和自尊问题,寻求心理咨询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4. 公众教育:提高社会对发作性睡病的认识,减少误解和歧视,有助于营造更加包容的环境。

如今,小李已经逐渐适应了自己的新生活。她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积极参与相关的科普活动,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关注这一罕见疾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