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家底”持续增厚:从数据到行动的生态奇迹

导读:
绿色成绩单 | 数据解读 | 生态修复实践 | 未来展望


站在2025年的春天,我深刻感受到祖国大地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让我对“绿色家底”的理解更加具体而深刻。这份报告不仅是一组数字,更是一幅描绘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壮丽画卷。


绿色成绩单:六组数据速览生态保护修复成果


据《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草地面积均居世界第一,海洋和林草生产总值双双突破10万亿元大关。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人用汗水浇灌出的绿色希望。全国共完成营造林444.6万公顷、种草改良322.4万公顷,为国土绿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此外,地质勘查投入持续超千亿元,新一轮找矿行动成果丰硕。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国家在资源保护上的决心,也展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的可能性。


从荒漠到绿洲:生态修复的生动实践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曾经的滚滚流沙如今被绿色阻沙防护带牢牢锁住;毛乌素沙地里,石光银筑起的“绿色长城”成为治沙奇迹的象征。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的坚守,让昔日昏黄的沙漠焕发出勃勃生机。


互联网赋能的“码上尽责”“云端植树”模式,也让普通人参与生态保护变得更加便捷。即便没有时间亲自种树,也能通过网络平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全民参与的方式,正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特色之一。


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近年来,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优化生态修复策略。东部歼灭战区“绿进沙退”势头明显加快,中部攻坚战区联防联治格局基本形成,西部阻击战区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绿色防护带初步建成。


同时,176个“双重”工程项目和10个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城乡绿化美化水平。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未来展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作为一位关注生态发展的观察者,我对未来的绿色发展充满期待。2025年,我国将继续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国土绿化的相关论述,强化部门协同,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只有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我相信,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绿色家底”将越来越厚实,我们的家园也会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