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国之重器的崛起:从深地到太空,热血沸腾的目标

在沈阳市铁西区(经开区、中德园),一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正悄然结出硕果。近日,省科技厅发布的2023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沈鼓集团凭借“大型风洞压缩机组关键技术”脱颖而出。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深地塔科1井也传来捷报。这口肩负科学探索与发现油气重大使命的钻井,成功从万米以下钻取了我国首份岩芯标本。这是全球首次在陆地万米深层钻探中发现油气显示,为我国能源开发和地质研究开辟了新天地。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在中国五矿株硬公司的车间里,一场技术革命正在悄然进行。过去依赖齿轮驱动的老旧设备被全新的电驱动系统取代,噪音减少了,效率却大幅提升。刘国强总经理自豪地说:“现在我们的员工可以在同样的时间生产更多的产品,精度也更精准。”这种创新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国家工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国工程彰显力量


渝昆高铁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这条全长约700公里的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云南段的洛泽河特大桥更是整个项目的重难点控制工程。这座大桥不仅展示了我国桥梁建造的技术实力,也见证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而在黄海之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即将执行海上发射任务。这一壮举将刷新中国航天的新高度,标志着我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进一步突破。京津大地上,CR450动车组样车正在进行线路试验和考核,测试时速高达450公里,再次刷新中国高铁的新速度。


一根碳纤维“拉动”大国重器


山东的一家工厂内,一根看似普通的碳纤维正在成为推动大国重器的关键材料。这种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成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一根碳纤维鱼竿到支撑大国重器的结构件,技术创新的力量令人惊叹。


民营企业的贡献不可忽视


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政策的支持让企业家们信心倍增,激发了他们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广汽集团与航天五院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双方聚焦车辆动力学设计与评价技术、底盘智能协同控制等关键环节,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迈向更高水平。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工程师和工人们的辛勤付出。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让每一个国人都为之骄傲。无论是深地探测、高铁建设,还是航天发射,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国家的智慧与力量。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