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殡仪馆天元厅内哀乐低回。这一天,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举行的日子。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站在人群之中,向这位为国家默默奉献一生的英雄作最后的告别。
从昨天开始,全国各地的老百姓自发通过各种方式悼念黄老。在网上,无数网民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黄老的敬意和怀念。而今天,在送别仪式现场,更是聚集了大批前来送别的群众。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曾经与黄老共事过的同事,也有素未谋面却心怀敬仰的普通人。
黄老的一生,“赫赫而无名”
黄旭华院士99年的人生,是一段“赫赫而无名”的传奇。他以身许国,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据黄老生前的同事回忆,他最关心的两件事,一是中核潜艇技术的发展,二是年轻人的成长。他曾说:“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了解他事迹的人。
在告别厅前的广场上,人们高声呼喊着“黄老一路走好”。这一声声呼唤,饱含着人们对黄老的无限敬意和不舍。其中,一个小男孩手握一幅亲手绘制的画作,上面描绘了一艘核潜艇,旁边写着“致敬黄爷爷”的字样。这个画面让我热泪盈眶,也让我更加感受到黄老的精神正在新一代人心中扎根。
八旬老潜艇人的心声
在送别仪式现场,我还遇到了88岁的刘老先生。退休前,他也曾从事潜艇相关的工作。他告诉我,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来送别黄老,他感到非常欣慰。“黄老不仅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行业的骄傲。他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行。”刘老先生的话语铿锵有力,让人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敬意。
民众自发悼念,鲜花汇成海洋
连日来,各地民众自发悼念黄院士。在武汉,不少群众前往中国船舶719所吊唁,缅怀这位为国家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功勋人物。在送别仪式现场,人们手持菊花,排起长长的队伍,只为向黄老送上最后一程。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深刻体会到,黄老的离去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只要心怀祖国、脚踏实地,都可以成为照亮他人道路的明灯。
黄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继续传承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