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夫人坐轮椅泪别黄老:隐姓埋名30年的无悔人生

前言:


当我站在黄旭华院士的灵堂前,看着他的夫人坐在轮椅上,泪水模糊了双眼,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位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科学家背后的深情与遗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感受他隐姓埋名30年、为国铸剑的无悔岁月。


从无到有: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


黄旭华,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并不熟悉,但正是他和他的团队,在那个资源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用智慧和毅力创造了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奇迹。1945年至1949年,黄旭华在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学习,从此开启了他与海洋装备事业的不解之缘。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面对国际形势的严峻挑战,中国决定自主研发核潜艇。当时,黄旭华毅然投身这一伟大的事业,成为第一代核潜艇工程的技术骨干。为了保守国家机密,他不得不隐姓埋名,甚至对家人也只字不提自己的工作内容。这一“潜伏”,就是整整三十年。

有人曾问黄旭华:“您后悔过吗?”他淡然一笑,说道:“我就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是为了祖国的安全。”这句话,不仅是他对工作的承诺,更是他人生的写照。


家庭与事业:无法弥补的遗憾


然而,这份伟大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个人遗憾。黄旭华的父亲去世时,他没能赶回家见最后一面;母亲去世后,他在老人的遗物中只选了一条围巾,这条围巾陪伴了他多年。“一到冬天,再好的围巾我也不用,只用她这条。”他说这话时,眼眶湿润了。

在一次采访中,黄旭华坦言:“对家里,我内心是有愧疚的。但我选择了这条路,就注定要牺牲一些东西。”他的夫人同样是一位默默支持丈夫的伟大女性,尽管长期分离,但她始终理解并尊重黄旭华的选择。

如今,当黄旭华离世的消息传来,他的夫人坐在轮椅上,泪流满面地送别这位相伴一生的伴侣。这一刻,所有的荣誉与辉煌都化作无声的悲伤,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生死抉择:深海试验中的勇气


除了科研上的贡献,黄旭华还亲身参与了核潜艇的深海试验。那一天,艇上的艇长和政委找到他,做了三个月的思想工作,但依然有人写好了遗书,有人哼唱《血染的风采》。“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第二天,黄旭华毫不犹豫地带领几个技术骨干登上了核潜艇。那次试验的成功,不仅验证了我国核潜艇的设计性能,更彰显了科研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每个人都害怕风险,那么我们的国家又如何能够进步?”


尾声:致敬英雄


2月6日20时30分,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他的离去,是中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

作为一名普通的记录者,我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慨。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为祖国深潜的一生,是无怨无悔的一生。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安息,也希望我们能铭记他的事迹,传承他的精神。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