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这个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的时代,燃油车的未来显得扑朔迷离。他,一个对汽车行业有着浓厚兴趣的观察者,将带领我们深入探讨这场“存亡之战”。
“燃油车真的要被淘汰了吗?”这是他经常问自己的问题。
从哪吒N01到新能源巨头
他回想起几年前,哪吒N01刚上市时的惨淡销量。仅仅两个月,只卖出了1000台,远远落后于同期的竞品车企。然而,到了2021年,哪吒却迎来了高光时刻。凭借B端市场的成功突围,全年交付量飙升至6.9万辆。
2022年,哪吒汽车更是凭借着两款主力车型,卖出了15.2万辆车,一举超越了许多老牌车企。
新能源车企的盈利模式转型
他注意到,新能源车企正在经历从“烧钱扩张”向“规模效应驱动盈利”的深刻转型。这种转变的背后,是研发投入与净利润倒挂的现象。尽管投入巨大,但这些企业依然在努力寻找盈利的平衡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让他不禁思考,这样的模式是否能够持续下去。
政策助力与市场规则重构
乘联会崔东树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上涨,特别是自2024年8月份以来,新能源车型当期销量占比突破50%,现在已经是推行“油电同权”的合理时期。他希望政府能够给予燃油车合理的政策支持。
然而,在这场“存亡之战”中,燃油车市场刮起了“一口价”风暴。从别克、大众到奥迪、路虎,传统车企以壮士断腕的魄力,试图在新能源浪潮中撕开一道生存裂缝。
用户的困境与品牌的挑战
他提到了黄先生的经历。黄先生的车是在杭州买的,平时使用在义乌。由于配件短缺,义乌的哪吒店都无法修理他的车。杭州亚韵店虽然可以调配件,但需要自费,而黄先生的车明明还在质保期内。
这种情况让他意识到,即使是像哪吒这样快速发展的品牌,也面临着售后服务和用户满意度的挑战。
弱势品牌的挣扎
来到2025年,一些弱势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少。前期推出的“油改电”新能源车并没有获得太多用户的认可,后期推出的性能跑车、IONIQ、EV系列也难以打出优势。
他感叹道:“重组的这几年,众泰汽车在经营层面没有根本性好转。核心技术的缺乏,使得这些品牌在新能源时代依然步履维艰。”
腾讯的投资策略
最后,他提到了腾讯控股的一季度回购情况。截至3月31日,腾讯控股今年一季度累计回购4298.4万股,耗资超171.2亿港元。这表明,即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资本的力量依然不容小觑。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谁能在这场“存亡之战”中胜出,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