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法拍房因其价格优势吸引了众多购房者,但其中的陷阱也让人防不胜防。以下通过四个真实案例,为大家揭示法拍房购买中的常见骗局,并提供实用的避坑指南。
一、低价诱惑下的合同纠纷
小李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听闻法拍房可以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学区房,于是通过中介推荐了一套“低价捡漏”的房源。在中介的引导下,小李购买了该房产所担保的债权,意图通过以物抵债的方式获得房子。然而,当他真正参与竞拍时才发现,这套房子的实际成交价远远超过了预期,加上各种隐性费用,最终花费比原计划高出近30万元。
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在选择法拍房时一定要谨慎对待中介的各种“推荐”和“优惠”。切勿轻信所谓的“内部渠道”或“低价承诺”,多做功课了解清楚拍卖流程及相关法律条款。
二、冒充内部人员的诈骗行为
随着法拍房市场的活跃,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这一机会实施诈骗。例如,张先生就曾遇到过自称法院“内部人员”的骗子,对方声称可以帮助他以更低的价格竞拍到心仪的房产,但需要提前支付一笔“手续费”。张先生信以为真,结果被骗走数万元。
法官在此提醒大家,法院财产处置工作不会收取任何额外费用,所有竞拍信息均公开透明。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请务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三、格式条款背后的隐藏风险
小王在购买法拍房时签订了一份购房合同,当时并未仔细阅读其中的格式条款。后来因为开发商未能按时交房,小王要求退还购房款并支付违约金时才发现,合同中明确规定出卖人不能按期交房的情况下,买受人需给予一定宽限期。最终,小王不仅没能拿到赔偿,还因此耽误了不少时间。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签署任何文件之前都要认真审查内容,尤其是涉及金额较大的交易。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四、虚构低价房出售的骗局
章先生通过房产中介陈某介绍,打算购买一处标榜为“工抵房”的房产。陈某表示此房因工程款拖欠问题被低价出售,极具性价比。然而,等到章先生交付定金后才发现,这套房子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工抵”背景,而是普通二手房。更糟糕的是,陈某早已携款潜逃。
针对此类骗局,法官建议大家在决定购买前一定要核实房屋的真实情况,包括产权归属、债务状况等关键信息。同时,尽量选择正规平台进行交易,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五、如何防范法拍房陷阱?
1. 做好充分准备: 在参与竞拍前,详细了解目标房产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房屋现状、是否存在欠费、是否涉及租赁关系等问题。
2. 选择可靠渠道: 建议通过官方授权的司法拍卖平台参与竞拍,避免与不明身份的第三方合作。
3. 聘请专业人士: 如果对相关流程不够熟悉,可考虑聘请律师或专业机构协助处理。
4. 保持理性判断: 对于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房源要格外小心,谨防陷入低价陷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