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站在徐套乡长流水完全小学的操场上,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心中满是感慨。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乡村教育者,我一直坚信,教育不仅是改变个人命运的钥匙,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今年3月至4月期间,我参与组织了两期“红领巾手拉手,城乡结对心连心”活动。这是一场旨在促进城乡学生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公益行动。第一站,我们带领长流水完全小学的孩子们来到中宁县第三小学,让他们体验城市学校的教学环境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第二站,则将中宁县第五小学的学生带到大战场镇西沙梁完全小学,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
田间地头的课堂
在这些活动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来自县城的孩子们。他们第一次走进乡村,在田野里学习生态环保知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当他们亲手触摸泥土、观察农作物生长时,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这样的经历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让他们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
与此同时,乡村的孩子们也通过这次机会,见识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他们了解到外面还有许多新鲜事物等待探索,激发了他们对未来无限的憧憬。这种双向交流,不仅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更为孩子们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乡村振兴路上的思考
冬日的蓝天映衬下的村庄宁静而美丽,但这份静谧背后,却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像张顺勇这样的模范人物涌现出来。作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回到家乡养蜂创业,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致富渠道,还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增收。他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正如总书记所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振兴,而发展富民产业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从春耕备耕到农产品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真正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才能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展望未来
今年春节,不少乡村迎来了久违的热闹景象。县域市场繁荣兴旺,农货直播间频出爆款,快递站点假期不“闲”。这一切都表明,乡村经济正在焕发新的活力。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努力,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贡献力量。同时,我也期待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一伟大事业中来,用实际行动践行“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好愿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