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救场,阿里与腾讯的AI之战:谁能笑到最后?

在科技行业风云变幻的今天,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商业格局。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科技领域的观察者,我最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两家巨头,在AI领域的布局逐渐显现出了不同的策略与路径。


马云回归与阿里的“AI大基建”


2024年,阿里巴巴的股价创下三年新高,市值激增超过8000亿港元。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其在AI领域的深耕细作。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在阿联酋迪拜的世界政府峰会上确认了阿里与苹果的合作,将通义千问Qwen系列深度集成至iOS系统。此举不仅提升了阿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表明了市场对阿里AI技术的高度认可。


与此同时,阿里云副总裁张启提出了“AI大基建”的概念,认为当前的AI发展类似于1996年前后的互联网时代,只有降低使用成本,才能推动应用爆发。通过多次降价策略,阿里成功吸引了大量中小开发者,形成了强大的生态效应。这种“白菜价”策略让阿里在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腾讯的“AI in All”战略


相比之下,腾讯则采取了更为全面的“AI in All”战略。腾讯AI Lab副主任俞栋曾表示,腾讯希望把AI用在所有应用场景中,并通过“基础研究—场景共建—AI开放”三层架构推进AI战略的实施。从财报数据来看,AI相关产品收入实现了三位数增长,显示出腾讯在AI领域的强劲势头。


特别是在微信生态方面,腾讯通过接入DeepSeek-R1模型,以近乎零边际成本激活了10亿月活用户的搜索需求。这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腾讯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此外,腾讯还围绕微信生态探索出了一条不一样的电商发展道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社交与电商领域的领先地位。


两大巨头的较量:谁能笑到最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阿里巴巴和腾讯在AI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阿里凭借通义千问Qwen系列赢得了苹果的青睐,而腾讯则通过微信生态和DeepSeek-R1模型占据了用户端的优势。两者的策略各有千秋,但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作为一名旁观者,我认为这场较量不仅仅关乎技术实力,更考验企业的战略布局与执行力。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都需要在技术研发、生态建设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在这场AI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