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省内交流学习:从临沂到延安,教育之路的探索与成长

11月26日中午,我站在临沂滨河实验学校的清源楼党员活动室里,心中充满了期待和紧张。这一天,是我们学校“致远书社”11月份教师读写交流会的日子。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内心既兴奋又有些忐忑。


这次交流会的主题是围绕《教海漫记》一书展开的阅读心得分享。主持人马玉娇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和目的,随后,张珂源、左敏、王嘉阳、侯海宁四位老师依次上台,分享了他们对这本书的感悟和思考。每位老师的发言都让我深受启发,尤其是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初心。


在交流会上,副校长王刚和读写团队负责人杜希良主任也发表了他们的看法。王校长强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杜主任则指出,读书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提升,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他鼓励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多读书、多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交流会结束后,我感到收获颇丰。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对《教海漫记》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回到教室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手中的《教海漫记》,重新审视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几天后,我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学校安排我前往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第三小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支教。这个消息让我既惊喜又紧张。延安,这片红色的土地,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奋斗与牺牲,如今,我将在这里开启一段全新的教育之旅。


9月24日,我怀着对教育的无限热忱和崇高使命,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程。一路上,窗外的风景逐渐从繁华的城市变成了宁静的乡村,我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到达宜川县第三小学后,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热情地迎接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第一天上课时,我选择了两个故事作为开场白,希望能够通过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们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听讲,气氛非常活跃。课后,一位学生默默留了下来,轻声问道:“老师,您昨天不开心了吗?”我摇了摇头,她温柔地安慰我说:“老师,其实您昨天讲得挺好的,我们只是还需要时间去适应。”这句话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决心。


在宜川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在努力适应新的环境,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虽然条件比不上城市里的学校,但这里的师生们却有着一种质朴和真诚,让我深受触动。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同事们总是伸出援手,帮助我解决问题;而学生们也用他们纯真的笑容和认真的态度,给予我无尽的动力。


一个月后,学校组织了一次信息技术课的交流研讨活动。16位中心组成员分成八组,对8名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进行了全方位的交流和指导。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行,大家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彼此激励,共同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开始尝试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例如,在一次语文课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并进行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课后,学生们纷纷围过来,告诉我他们非常喜欢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希望以后能多开展类似的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我带领学生们阅读了《红岩》《长征》等经典著作,并引导他们思考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深刻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主动找到我,表示要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成为有用之才。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段时光,我感到无比充实和满足。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更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和难忘的经历。临别之际,学生们纷纷送上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与责任。


这次支教经历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与陪伴。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用心的关怀和引导。未来,我将继续秉持这份初心,不断探索教育的真谛,为更多的学生点亮前行的道路。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