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树村的诗|种树记:田鼠大婶与她的乡村四季

导读

田鼠大婶是谁?

从漆树到诗歌:平凡中的不凡

割漆的故事与父辈精神

沙与树:诗意里的土地情怀


田鼠大婶是谁?

在西北乡村的一条公路上,有一处四方农家院,外观普通得像她本人一样。这位农家妇女以“田鼠大婶”为笔名,用文字记录着家乡的四季风景、农事活动和风土人情。庄稼地里的苞谷麦子,压沙造林时的辛劳,都被她写进了诗里。

田鼠大婶说:“我的诗就是生活本身,每一行字都带着泥土的气息。”

从漆树到诗歌:平凡中的不凡

漆树村因漆树而得名,这种古老的经济树木不仅承载了先民的记忆,也成为了田鼠大婶创作的灵感来源。八月是割漆的好时候,漆树属高山落叶乔木,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阪有漆,隰有栗”。这些诗句让漆树不仅仅是经济作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漆树的生命力顽强,就像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一样,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能生根发芽。


割漆的故事与父辈精神

每年的这个时候,田鼠大婶都会回到田野间,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亲。他们用双手开辟出一片片绿洲,将荒芜的土地变成了丰收的家园。割漆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术的工作,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呵护。

这既是漆树的一生,也是父辈精神的写照。田鼠大婶把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融入到了自己的诗歌中,使得每一首作品都充满了力量。


沙与树:诗意里的土地情怀

阅读诗集《沙与树》,从第一首诗《沙枣》开始,便能感受到诗人对土地深深的热爱。沙枣树耐旱、耐盐碱,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正如那些扎根沙漠的植树者们一样,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环境。

“一棵树的成长,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守护脚下的土地。”这是田鼠大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通过诗歌,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农村的发展,关注那些默默无闻却始终坚守在一线的劳动者们。无论是漆树还是沙枣树,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奇迹。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