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一段心灵的旅程

抬望眼,回望往昔,大脑里闪现出一串串的画面:朗朗读书声、儒雅书卷气、蹙眉细思量、豁然胸开朗。伴随着这画面,那深深扎根在心底的文学片段也摇曳起来。


片段一:《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发布于8月2日,这篇微散文唤起了我对自然的无限向往。文中,竺可桢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奇妙语言,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生命的韵律。读罢此文,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站在窗前,手中握着高维生老师主编的《大散文》。书中收录了许多关于山的名篇,我将这些文字与眼前的山景对比,尽管每一座山都有其独特的特质,但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片段二:湖岸上的骑马体验


回到家中,我常常坐在窗台的书桌前,桌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某天,我读到一篇关于湖岸上骑马体验的文章。写散文的小张姑娘想体验骑马的刺激,但又有些胆怯。温古挺身而出,他跨上马背,小张也在别人的帮助下上了马背。两人并肩而行,迎着湖风,感受着自然的馈赠。那一刻,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自由与快乐。


片段三:吴老的绘画笔记


前两日,我偶然读到了吴老的绘画笔记。跟随他的目光,我行走在上个世纪末的江南烟雨和都市霓虹中,重温那一道道旧梦。绘画笔记按时间顺序记录了吴老的心路历程,每幅画都有他内心的旁白,让人赏其画、知其人,进而读懂画。阅读的过程中,我也见证了吴老画风的变化,从最初的稚嫩到后来的成熟,每一步都凝聚了他的心血与智慧。


片段四:大学寝室的老三


翻开浸湿的本子拿到窗前晾晒,翻开的那一页是记录我大学里寝室老三的一段文字。老三在寝室排行第三,是班长,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个文艺青年,喜欢写诗。半夜,我想起有两首长诗没有写完,它们长过了我一生。还有999首爱情诗,是写给你的,是我送给你的第一千支玫瑰。这段文字让我回忆起大学时光,那些深夜里的灵感与梦想,至今仍历历在目。


片段五:《长安十二时辰》的读后感


陆陆续续完成了《长安十二时辰》(马伯庸)、《矮大紧指北》(高晓松)、《那些钱解决不了的事情》(田朴珺)的阅读,也写了微书评。但有一本书的读后感不是三言两语能涵括的,那就是本土作家叶生华的《一路轻吟》。生华大哥近几年高产,这与他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态度密不可分。书中不仅有他对生活的感悟,更有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片段六:散文的流动与变迁


如一条江河,散文一直没有停止流动。它有时是小溪潺潺,有时是激流奔涌,有时还会化为飞瀑。2018年的散文创作比以往更为平淡,但却自然而然、静水流深,有着深潭一般的宁静、从容和幽深。思与理的深刻探寻,让散文在21世纪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些片段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我心中的文学之路。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南下,追寻那些美好的瞬间,用文字记录下每一个感动的瞬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