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奔波忙碌。然而,有时候,我们需要停下脚步,思考一下自己的内心。就像一粒种子,它在土壤中默默积累力量,最终破土而出,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今天,我想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做一颗茁壮成长的种子的故事。
种子的力量
种子发芽,是因为在土壤之下,它首先发育出根,通过根不断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使种子拥有了冲破土壤的力量。自然界中,许多植物由地下扎根到地面生长,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正如一位同事在办公桌上放满了绿植,每次从她的座位前走过,总能看到一朵花结蕾了、一颗草籽发芽了、一根藤爬到案头了……仿佛每天都在酝酿着生长的喜悦。这份色彩让本来负重的日子漫不经意间溢出一种油亮的光芒,温润而灼目。
校园里的小种子
新学期伊始,学校给同学们每人发下一袋种子,叮嘱他们等到适合的节气,再进行播种,之后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用小程序“小种子旅行记”打卡记录小种子的成长过程。同学们非常重视这一活动,对每一颗种子都充满了期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耐心等待,还体会到了生命的力量。每一次浇水、施肥,都是对未来的希望。正如一位老师所说:“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才能为将来担当重任、建设国家做好能力准备。”
扎根与成长
多想,活成一棵树,根深扎进土里,脚下有土地一方。努力把根扎向大地的深处,去增加生命的厚度,一寸一寸,在黑暗中向地心深处探索,根探得越深,自己站得越稳。同时,努力把自己的根须延伸到更广阔的土地,汲取更多的营养。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我们每一个青年人无不是由一粒种子成长至今,即使每一粒种子都有不同的基因图谱,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但确定的是每一粒种子都在扎根、在拔节、在生长,也都会收获累累硕果。
合作共享的种子
我愿做一粒合作共享的种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合作共享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通过合作,我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整个团队茁壮成长。正如《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的那样,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农业科研,他的成就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与支持。
缅怀与传承
我们悼念、缅怀袁隆平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利国利民之大爱,学习他那样做一个勇于创新、追求真理,情牵祖国、心系人民,胸怀世界、造福人类,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大写的中国人。袁隆平同志从母亲那里接过了“这粒种子”,便一生始终不渝呵护、滋养,从而茁壮成长为一棵“让所有中国人吃饱饭”的大树。做一粒人生的好种子,扎根祖国大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颗茁壮成长的种子,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能不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花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