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己达人: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文章导读


立己达人的核心理念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深刻地诠释了个人成长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将“立己达人”作为自己的教育信条。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还要引导他们在团队中学会协作、分享和互助。


线上讲座与资源共享

每月一次的线上讲座成为了教师们交流经验、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讲座,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还能接触到学院教授的理论研究成果。例如,在第五季活动的主题“整本书共读”中,专家队伍既有来自身边的榜样教师王迎春,也有湖南省小学语文教研员刘亚。这样的组合让讲座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目标设定的重要性

目标是指引孩子前进的灯塔,也是激发他们奋斗精神的关键。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和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他们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时,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有动力。因此,我会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潜力,并协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家校共育的实践

班级家访是增强家长参与感和学生奋斗力的有效方式。每学期的第一次家访,我都会向家长介绍新学期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同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双向沟通不仅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也让家长们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教育工作。通过家校共育,学生们能够在更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学科实践推动课堂转型

近年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极大地推动了课堂转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在其文章中提到,这一理念打破了过去“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形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形式,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结语:共同成长

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事业。在“立己达人”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线上讲座、目标设定、家校共育以及学科实践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