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 异国姑娘的镜头下
2. 音乐中的城市情感
3. 儿童文学的家国情怀
4. 公益与文化的力量
异国姑娘的镜头下:上海人的相亲文化
清晨,阳光洒满漕河泾科技园附近的街道,人民公园的相亲角热闹非凡。一位异国姑娘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她身着红色马面裙,头戴发簪,用流利的中文对着手机支架上的镜头笑道:“今天带大家看看上海人怎么‘推销’自家孩子!”
这位姑娘名叫爱琳娜,来自东欧。她在上海生活多年,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通过她的镜头,人们看到了上海独特的相亲文化,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多元。
音乐中的城市情感:歌声里的上海故事
在上海,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情感的传递。《只字不提》《舟》等歌曲以最佳歌词和旋律打动了无数听众;《浦江的朝霞》《上海我的梦我的爱》则以最具人气歌曲的身份,唱出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上海的现代化风貌,还融入了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积淀。通过音乐,人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情感脉动。
儿童文学的家国情怀:从苦难到希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上海儿童文学界以此为契机,创作了一系列优秀作品。作家简平的长篇新作《地底下的魔术小天团》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这部作品聚焦抗战时期上海北火车站一带废墟中一群流浪儿童的生存图景,通过苦难与童真的双重视角,展现了战争阴影下孩童在魔术世界里寻找光明的成长历程。这种创作既践行了文学的社会责任,也为青少年注入了家国情怀。
公益与文化的力量:让爱传递
在上海,公益与文化活动如春风般温暖着每一个人。例如,“带副春联回家乡”活动通过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为春运增添了一抹温情;“我推荐的上海第一站”青少年英语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则以国际化的视角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座城市。
此外,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快递协会等机构共同发起的公益计划,帮助超500名留守儿童实现了心愿。这些行动不仅体现了城市的温度,也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感受到被关怀的幸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