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平台上,最近有一篇关于PC原型设计的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一名专注于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的设计师,我深感这些规范的重要性,并决定以个人视角分享我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这五个关键规范:形状、文字、颜色、尺寸、间距。它们是构建高质量原型设计的基础。
1. 形状:简洁与一致性
在设计过程中,形状的选择直接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我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尽量使用简洁的几何形状,避免复杂或无意义的装饰性元素。例如,在设计按钮时,矩形是最常见且易于识别的选择。此外,保持形状的一致性也非常重要。如果在一个页面中使用了圆角矩形作为按钮样式,那么其他页面中的按钮也应采用相同的风格。
2. 文字:清晰可读
文字内容是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以及行距至关重要。在我的项目中,通常会选择无衬线字体(如Arial或Helvetica),因为它们在屏幕上显示更加清晰。同时,确保正文的字号不低于14px,标题可以适当增大以突出层次结构。另外,不要忽视行距的作用,合理的行距可以让文本更易阅读。
3. 颜色:和谐统一
色彩搭配不仅影响美观,还能够传递情感和功能信息。我建议先定义一个主色调,然后根据品牌需求添加辅助色。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过多的颜色,以免造成视觉混乱。此外,考虑到无障碍设计,要保证足够的对比度,使文字与背景之间形成清晰的区分。
4. 尺寸:比例协调
正确的尺寸设置能够让界面看起来更加专业。无论是按钮大小还是图标比例,都需要经过仔细考量。例如,标准按钮的高度一般为40-50像素,宽度则依据内容长度灵活调整。对于图标来说,建议使用矢量格式,以便在不同分辨率下都能保持清晰。同时,注意留白区域的设计,适当的空白可以提升整体布局的舒适度。
5. 间距:逻辑分明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间距规则。合理安排元素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建立清晰的信息层级。我通常会将间距分为几个固定值(如8px、16px、24px等),并严格遵守这些数值进行排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能保证整个界面的一致性。
当以上基础规范确定后,就可以开始组合基础元素,从而创建出符合标准的组件库。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快速复用已有的设计模块,大幅缩短开发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命名切图资源时,应该遵循开发友好的规则。比如避免使用带有@1、@2等后缀的名称,而是直接按照功能分类命名。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还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总之,良好的PC原型设计需要从细节入手,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