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与孩子沟通的艺术

前言


在简书平台上,有一篇关于亲子沟通的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篇文章以《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为核心,深入探讨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今天,我们跟随一位父亲的视角,一起走进他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通过学习这本书的理念,改变了与孩子的相处方式。


从命令到请求:改变沟通方式


这位父亲回忆起曾经的一次经历,那时他总是习惯性地对孩子下达命令。“我说不行就不行。”这是他过去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然而,这样的沟通方式并没有带来理想的效果,反而让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直到有一天,他无意间翻开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才意识到问题所在。

书中提到,家长应该学会用请求代替命令。例如,当看到孩子的房间凌乱不堪时,与其直接指责,不如尝试这样表达:“我注意到你的房间有点乱,我们可以一起整理一下吗?”这种温和的方式不仅更容易被孩子接受,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


倾听的力量:让爱流动起来


除了改变说话方式,这位父亲还深刻体会到倾听的重要性。以前,他总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了解孩子的需求,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只是单方面的输出,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后来,他开始试着放下手机,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讲述学校里的点点滴滴。

“当我真正用心去听他说的话时,我发现原来他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和独特的见解。”这位父亲感慨道,“更重要的是,当他感觉到自己被认真对待时,也变得更加愿意分享。”

此外,他还学会了在倾听过程中给予积极反馈,比如点头、微笑或者简单的一句“嗯,我明白了”。这些细微的动作都成为了孩子继续表达的动力源泉。


提供选择: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孩子的主动性,这位父亲开始尝试给孩子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例如,在面对是否先写作业还是先玩手机的问题上,他不再强硬要求孩子立刻完成作业,而是提出两个可行方案供其选择:“你可以选择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也可以选择先玩半小时后再专心做功课,你觉得哪个更好呢?”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不仅能够学会权衡利弊,还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由于是自己做出的决定,他们也会更加负责任地去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父亲始终坚持提供的选项必须具有可行性,避免让孩子陷入两难境地。例如,在安排周末活动时,他会提前筛选出几个适合全家参与的项目,然后邀请孩子一起讨论最终方案。


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父亲明显感觉到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开朗,而他自己也从中获得了成长。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亲子沟通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如果你也正在为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而苦恼,不妨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多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感受,多问问他们的想法是什么;支持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尝试;最重要的是,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用爱去理解和支持他们。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