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躺平摆烂说不:从个人视角看成长与责任

在当今社会,关于“躺平”和“摆烂”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深刻感受到这些话题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影响。然而,当我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时,我发现,“躺平”和“摆烂”并非我们真正的选择,而是外界压力下的一种情绪表达。


眼睛“摆烂”,学会适度放手


曾经,我也陷入过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面对学业的压力、父母的期望以及同龄人的竞争,我时常感到迷茫甚至想要放弃。但后来我意识到,父母的眼睛过于关注我的缺点,反而让我失去了自信。如果他们能够像一些教育专家建议的那样,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适度放手,或许我会更早找到自己的方向。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有时候,父母的过度干预只会适得其反。正如苏某的故事所揭示的那样,即使出身贫困,只要给予足够的信任和支持,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原则问题,而是要以更加包容的态度看待孩子的错误和不足。


嘴巴“摆烂”,学会倾听与鼓励


除了眼睛的“摆烂”,还有嘴巴的“摆烂”。很多时候,父母和老师的话语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如果他们总是批评和指责,我们很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走向极端。相反,当他们选择沉默或者用积极的方式引导我们时,效果往往更好。


记得有一次考试失利后,我以为会迎来一场严厉的训斥。但令我意外的是,母亲只是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虽然简单,却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从此以后,我明白了,真正有效的教育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通过赏识和鼓励激发内在动力。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当然,作为年轻人,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可否认,部分人确实存在“摆烂”的倾向,他们不仅对自己不负责任,还可能影响到身边的人。比如,在团队合作中消极怠工,或者在关键时刻推卸责任,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李大钊曾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即便前方充满挑战,也要勇敢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


学校的角色:引导而非强迫


最后,我想谈谈学校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场所。因此,它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躺平”和“摆烂”的不良风气。但这并不意味着采取强硬手段,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也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总之,只有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