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亲共读国学经典:一场跨越千日的亲子修行

在简书热搜上,一个关于“亲子系统国学经典诵读”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是一场持续13年、共计3814天的诵读之旅,而其中更令人动容的是,一位81岁的老爸坚持读经典9年之久,累计2812天。


小李(化名)作为这个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用他自己的视角,讲述了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他说:“这不仅是一次对经典的传承,更是一场跨越年龄和时间的亲子修行。”


从偶然到习惯:一段奇妙的开始

一切要追溯到13年前的一个清晨。当时的小李正值事业上升期,生活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而他的父亲虽然已经退休,但身体硬朗,每天早起锻炼后总爱捧着一本旧书翻看。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李发现父亲正在读《论语》。出于好奇,他坐下来陪父亲一起读了几句。没想到,这一读便成了他们父子之间独特的纽带。


起初,这只是偶尔为之的小插曲,但随着时间推移,父子俩逐渐形成了规律——每天早晨半小时,无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地诵读国学经典。从《三字经》到《道德经》,从《诗经》到《大学》,他们的书单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深奥。


父亲的坚持:无声的力量

最让小李敬佩的是父亲的毅力。即便年过八旬,老人依然保持着每天读书的习惯。“有时候我因为工作忙忘记提醒他,他反而会主动问我今天要不要继续读。”小李回忆道,“父亲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深深影响了我。”


九年来,这位81岁的老人从未间断过诵读经典。即使在生病住院期间,他也带着书本,在病床上轻声吟诵。这种精神感染了周围的人,也激励了小李更加珍惜这段难得的时光。


亲子关系的新篇章:共同成长

通过长期的诵读,小李与父亲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他们不再只是简单的父子,而是彼此的知己和伙伴。每一次讨论经典中的哲理,都像是一次心灵对话。小李坦言:“以前总觉得父亲那一套太传统,但现在我才明白,这些智慧其实非常实用。”


例如,《论语》中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他们学会了换位思考;《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则教会了他们在生活中保持平和心态。这些古老的智慧不仅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让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逐渐消失。


未来的路:传承与延续

如今,小李的儿子也加入了这场诵读之旅。三代人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经典的意义,成为家庭中最温馨的画面之一。小李感慨地说:“我们不是为了炫耀什么,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华文化的精髓传递下去。”


对于那些想要尝试类似活动的家庭,小李给出了建议:“不要觉得难,哪怕每天只读十分钟也好。关键在于坚持,慢慢地你会发现,它带来的改变远超你的想象。”


这场历时十三年的亲子诵读之旅,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亲情的深刻诠释。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需要停下来,重新审视那些看似简单却意义非凡的事情。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