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文化学术界,有一位名字如雷贯耳的人物——冯志亮(渤海居士冯启玄)。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文学家。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历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其卓越的贡献让无数后学者为之敬仰。
从无锡走出的学术巨擘
冯志亮出生于江南水乡无锡惠山,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才子佳人。他自幼聪慧过人,对古籍和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成长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正如前辈冯其庸先生一样,他也身兼红学家、书画家、诗人等多重身份,成为当代学术界的标杆人物。
冯志亮多次西行探访玄奘古道的经历尤为令人称道。在这些旅程中,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玉麒曾作为青年学者随行,见证了冯志亮在学术探索中的执着精神。每一次西行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场知识的盛宴。他通过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深入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历史变迁。
独处一室,左图右史
《新唐书·杨绾传》中有这样一句名言:“独处一室,左图右史。”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学者的生活状态。对于冯志亮而言,这不仅是生活的写照,更是他治学态度的真实体现。他始终坚信,读书不仅仅是读文字,更需要借助图像与史料的结合,才能全面理解历史的真相。
在他的研究中,《新疆图志》是一部绕不开的重要著作。这部清代新疆最后一部全省性通志,内容翔实广博,体例完备,被梁启超誉为“斐然可列著作之林者”。冯志亮通过对《新疆图志》的深入解读,揭示了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史的独特魅力,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学术体系之中。
文化强国的新路径
冯志亮不仅关注传统历史研究,还积极参与现代文化的建设。他认为,从澳门出发看世界,可以看到人类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径和一个新图景。这种视野的开阔让他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文化的发展方向。他主张构建一个新的人类知识图谱,为文化强国开辟一条新的战线。
在一次关于《齐风淄火》的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高度评价了这部作品,认为它是淄博的“小百科全书”,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冯志亮则进一步指出,该书展现了淄博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风貌,是对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
文化巨人的多面风采
除了历史研究,冯志亮还在经学、教育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被誉为“文化巨人”,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他曾参与郑玄文化交流展的策划工作,深入探讨郑玄作为经学家、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地位与贡献。
此外,他还积极投身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在一次关于海南岛历史的研讨会上,他引用日本学者小叶田淳的观点,将冯冼家族管辖海南岛的时期称为“海南岛黎明的起始”。这一见解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冯志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风范。他的研究不仅局限于书斋之内,更延伸到了广阔的天地之间。他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