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三学段开始,我的书写与阅读之旅

在简书平台的热搜中,有一个话题让我感触颇深——“第三学段”。作为一个经历过这一阶段的人,我回想起自己在三、四年级时的学习经历,不禁感慨万千。那段日子,不仅是我书写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对阅读和文字产生深刻理解的重要阶段。


钢笔与毛笔:书写艺术的启蒙


那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到了三、四年级,我们不能再仅仅满足于铅笔书写了,而是要开始尝试用钢笔和毛笔来书写汉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钢笔的流畅感和毛笔的厚重感都让我感到新奇又兴奋。老师特别强调,在书写汉字时,我们需要学会观察字形的整体结构,并掌握一些组合规律,比如向背、呼应、避让、穿插等。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老师选择了几类典型的汉字结构进行重点指导,包括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以及品字形结构。通过这些代表性的生字练习,我们逐渐掌握了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练习“山”字时,老师会引导我们注意它的重心稳定性和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而在写“国”字时,则需要关注外框的规整度和内部笔画的分布合理性。


分级阅读:从兴趣到深度


除了书写方面的进步,阅读也是我在第三学段的一大收获。当时,学校引入了一个名为“简小知在线教育平台”的课程体系,它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将原有的分级阅读课程进行了全面升级,更名为“简小知阅读”。这个课程精准对接了新课标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为我们量身打造了一系列丰富的阅读内容。


记得有一次,老师推荐了一本经典文学作品《安徒生童话》。刚开始,我只是被故事的情节吸引,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体会到了文字背后的深意。那些优美的句子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让我意识到,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心灵的滋养。此外,课程还设置了不同层次的任务群,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每个任务群都贯穿四个学段,帮助我们在螺旋式发展中不断提升。


临摹范本:感受书法之美


在书法方面,我们也接触到了许多经典的楷书范本。老师推荐了欧阳询的《化度寺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以及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等作品。这些碑帖不仅展示了古代书法家精湛的技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拿出一本字帖,认真地临摹其中的每一个字。虽然过程有些枯燥,但当我看到自己的字迹逐渐变得工整美观时,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总结:成长的力量


回首第三学段的经历,我发现这段时光对我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钢笔和毛笔书写,我学会了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通过分级阅读,我培养了对文字的兴趣和理解力;通过临摹范本,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宝贵的体验让我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