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赶集》——那些年,我们一起去过的集市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那些充满烟火气的日子。曾经,赶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个买卖的场所,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家乡的怀念。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首现代诗《赶集》,并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带大家重新走进那段美好的时光。


一、赶集的记忆


小时候,村里立了集,赶集的日子是“逢七”。每一集只间隔十天,但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这十天却显得格外漫长。每次赶集前,我都会兴奋地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那时候,村里的大人们会早早地准备好要卖的东西,而我们这些孩子则会迫不及待地跟着大人一起出发。


如果幸运的话,我们可以坐上邻居的毛驴车,一路颠簸着前往集市;如果没有毛驴车,我们就步行。一路上,孩子们欢声笑语,彼此打闹着,仿佛那一段路并不遥远。到了集市,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和兴奋。热闹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这一切构成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二、集市上的温暖


赶集的日子里,除了买卖东西,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记得有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去赶集,遇到了一位卖热豆腐的老奶奶。她热情地招呼我们过去,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还倒了一杯小酒。虽然那只是一顿简单的饭,但却充满了人情味。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温暖和关怀。


还有一次,我在集市上遇到了一位卖手工编织品的阿姨。她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有精致的篮子、漂亮的帽子、还有可爱的布偶。我被这些精美的物品吸引住了,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阿姨见我喜欢,便笑着递给我一个布偶,说:“小朋友,这个送给你吧。”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感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善良,正是集市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三、乡愁的味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离开了那个熟悉的村庄,来到了城市生活。然而,每当我回到故乡,总会想起那些赶集的日子。那种热闹的氛围、亲切的笑脸、还有那碗热豆腐的味道,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中。赶集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家乡的怀念。


正如诗人周敏恒所写的那样:“有一种乡愁叫赶集。”这句话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心中总有一份对故乡的眷恋。赶集,就是那份乡愁的具体体现。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让我们重新感受到那份纯真和温暖。


四、现代诗《赶集》


如今,我已经很久没有去过真正的集市了,但每当读到这首现代诗《赶集》,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年代。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赶集时的场景和感受,让人感同身受。以下是这首诗的部分内容:


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虽然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那些美好的回忆依然留在我们心中。赶集,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寄托。


五、结语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但请不要忘记那些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美好时光。赶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和情感。让我们珍惜这份珍贵的记忆,让它成为我们心灵深处的一抹温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