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每年春天,当布谷鸟在空中来回穿梭,清脆的叫声像战前动员令一样响起时,我们知道,午收的季节就要到了。那时的我,虽然年纪尚小,但对这个季节却充满了期待和敬畏。小麦一天天发黄,籽粒一天天饱满,仿佛在告诉我们,丰收的日子不远了。
我们村前面有一片开阔的土地,生产队选择在这里设立打麦场。这片土地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是理想的打麦场地。每到这个时候,全村人都会齐心协力,开始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忙碌日子。大人们忙着平整土地,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搬运工具,偶尔也会被派去田里看看小麦的长势。
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一起跑到田里,看着那一片金黄色的麦浪,心中满是喜悦。弟弟兴奋地摘下一株青麦,剥开外壳,把嫩绿的麦粒放在嘴里嚼了起来。那股淡淡的甜味让我也忍不住尝了一口。青麦粒不仅美味,还有一种特别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后来才知道,青麦粒不仅是接济春荒的救急之粮,还有药用价值,能够和胃养心、安神补气。在这个食物丰足的时代,青麦粒如同榆钱、槐花、葛花、柳芽、山野菜一样,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时鲜食品。
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像我一样,有机会品尝到这种美味。那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好,姊妹们多,父母供不起我们全部上学。弟弟因为家里的困难,早早辍学回家帮忙种地。每当看到他像模像样地手扶犁把、挥动鞭梢吆牛耕地的样子,我心里总是感到一阵酸楚。我知道,这并不是他的错,也不是父母的错,而是那个时代的无奈。那个年代,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并不看重,认为读书无用,不如早点回来帮忙干活。弟弟虽然年纪小,但他却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和责任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逐渐成熟,进入了扬花期。这个时候,田间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村民们每天都会早起,仔细检查麦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为了确保小麦的健康成长,大家还会定期给麦田施肥、浇水。尽管这些工作十分辛苦,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终于,到了收割的那一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整个村庄就热闹起来了。大人们带着镰刀、箩筐等工具,纷纷走向田间。孩子们则在旁边帮忙递工具、捡麦穗。空气中弥漫着麦香,让人陶醉。我和弟弟也加入了收割的队伍,虽然我们力气不大,但也能帮上一些忙。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收割完成后,小麦会被运到打麦场进行脱粒。打麦场里,机器轰鸣,尘土飞扬。大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小麦倒入脱粒机中。不一会儿,金黄色的麦粒便从机器的一端流出,堆成了小山。我们这些孩子则负责将麦粒装进袋子里,搬到仓库储存。经过几天的努力,所有的小麦都被顺利收进了仓库,村民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今,我已经离开了那个小村庄,来到了城市生活。但每到小麦成熟的季节,我总会想起那些年在田间劳作的日子。那些与家人、邻里共同度过的时光,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虽然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那份对土地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盼,永远不会改变。
小麦的生长过程,就像人生一样,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从播种到发芽,从抽穗到扬花,再到最后的丰收,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而正是这些努力和汗水,才让我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正如古人所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如今,小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我们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从古代的祭祀仪式到现代的餐桌文化,小麦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未来,我相信,小麦将继续陪伴我们走过更多的岁月,见证更多美好的瞬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