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画画也能做到全国统一吗?从抖音AI生成内容看艺术创作的未来

在2024年的春天,抖音上的一条热搜“连画画也能做到全国统一吗”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条热搜背后,其实是一个关于AI生成艺术作品的话题。作为一名普通用户,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话题时,不禁思考:AI真的能定义艺术的边界吗?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抖音平台上线了一项新功能:创作者标注功能。这项功能明确规定,所有通过AI生成的内容都必须添加声明。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也强调,服务提供者需要对图片、视频等生成内容进行标注,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性。


AI生成艺术:一场技术与审美的碰撞


作为一位热爱绘画的普通人,我对AI生成艺术的兴趣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我在抖音上刷到一段短视频,展示了一幅由AI生成的风景画。这幅画不仅色彩丰富,还融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和西方印象派的笔触风格。评论区里,有人感叹AI的强大,也有人质疑这种“机械化”的创作是否还能称之为艺术。


事实上,AI生成艺术的核心问题在于“统一性”。如果AI能够根据既定算法生成相似风格的作品,那么这些作品是否失去了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和个性?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思。


方言翻译功能:科技助力文化多样性


除了AI生成艺术,抖音还在去年推出了地方方言自动翻译功能。这项功能让创作者可以轻松将粤语、闽语、吴语等方言视频转化为普通话字幕,从而打破语言障碍,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地区的文化。


作为一名喜欢尝试各种方言文化的用户,我对此深有感触。记得有一次,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用闽南语演唱的传统民谣视频。由于不懂闽南语,我只能通过猜测歌词大意来感受歌曲的情感。而有了方言翻译功能后,我终于可以完整地理解歌词内容,感受到创作者想要传递的文化内涵。


同步体验:跨设备无缝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的账号系统实现了手机端和电脑端的同步使用。无论是在通勤途中还是在家办公,我都可以随时切换设备,继续观看之前的内容。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让我更加依赖抖音作为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平台。


艺术的未来:技术与人性的平衡


回到最初的问题:“连画画也能做到全国统一吗?”答案或许并不简单。AI生成艺术的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但同时也挑战了我们对艺术的传统认知。正如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会长刘祥柏所说,技术的发展不应忽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情感的独特性。


在我看来,AI生成艺术并不是要取代传统艺术,而是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选择。无论是通过AI生成一幅画作,还是用方言讲述一个故事,关键在于创作者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